七一时评|练好“解牛技法”让调查研究“游刃有余”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3-30 10:09:07《庄子·养生主》有言:“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屠夫庖丁之所以在“解牛”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是因为对“解牛技法”深刻钻研,烂熟于心,这正是做好调查研究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广大党员干部要练就精湛的“解牛技法”,看清问题本质,细致慎重,常备不懈,才能把调查研究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看清本质,把握规律,掌握牛体内在之规律。“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庖丁因为了解牛的机理,熟悉皮骨间隙,懂得何处下刀,所以解起牛来刀刀到位,轻松简单。调查研究也一样,如果能摸准事件的规律,搞清问题的症结,弄懂其中的原理,就能和庖丁一样化繁为简,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但当下,少数党员干部不肯钻研,注重“表面功夫”,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蜻蜓点水”,最终“南辕北辙”,竹篮打水一场空。事实上,也只有钻得精深、研得纯粹,才能真正成为“解牛”的行家里手。
细致慎重,如履薄冰,做到小心游刃之谨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即使是庖丁这样的解牛高手,在遇到筋骨交错聚结处,也十分警惕而小心游刃。调查研究同样需要慎之又慎,要保持对问题的敬畏之心,严谨科学,尊重实际,做到“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谨慎地发声”,确保每一个结论都有理有据。切忌先入为主,失之偏颇,以主观情绪影响客观分析,出现“盲人摸象”“管中窥豹”的情况。
常备不懈,久久为功,达到目无全牛之境界。“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庖丁长期致力于“解牛”,脚踏实地,心无旁骛,最终才达到目无全牛之境界。调查研究能力的养成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慢工出细活”,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庖丁解牛”的精神和韧劲,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不怕前路坎坷,敢于“长途跋涉”,百折不挠地去追求和探索,发扬“钻头”精神,努力成为善调查勤研究的“庖丁”。
(作者单位:梁平区委组织部)
编辑:许幼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