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杉专栏|今生有幸爱上它⑥
作者:胡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3-30 16:21:43漂在北京的岁月里,常让我陶醉的去处首先是书店。
北京的书店很多,我只谒访过其中的几家。
在学校读书那几年,主要在学校出版社读者服务部买书。那个服务部是一个接近正方形的平房大亭子,除了出售校出版社的图书,也售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军事科学、国防大学等出版社的部分图书,书的种类不算多,但整体质量相当可以。几年间在那个大亭子里买了一些书,基本没有让我后悔的。那个亭子距离我的宿舍楼大约就是一百多米,是几十年来我遇到的离我最近的书店。毕业后还常想回母校买书,也去了几次,但门卫铁面无私,进校门相当复杂,因而不能想去就去。对母校我心存四大留恋:业师,风物,图书馆,书店。
进了职场,不久也查清了距离较近的书店,比如琉璃厂的书店群,王府井北口附近、美术馆东街的三联书店,王府井南口的新华书店,王府井中街的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的读者服务部,都在王府井大街东侧,面向大街,商务印书馆的读者服务部取名高雅:涵芬楼。能给书店取这么一个名号的机构,那绝对是有大文化的。
——前些年,中华书局搬迁,连读者服务部一并迁到了我住的小区向西大约800米的地方。我不止是欢迎,而且庆幸——这是后话。
中华书局搬迁之前,和商务印书馆联袂鼎立在王府井中街,那种文化气象,何止霞蔚云蒸!中华书局的书让人思接千载,商务印书馆的书让人情系瀛寰。读书人走在这两家出版社门前都会自觉放轻脚步。而当时的北京外文书店就在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的斜对面。
从北向南,大约两千米的南北线上,三联书店,外文书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的涵芬楼,王府井新华书店,这5家书店,给大名鼎鼎的王府井勾画出它的文化形象,展现出它的高雅气韵,支撑起它的优雅品质。王府井既是购物人的美境,同时还是购书人的美境。它既是商业区,也是京城的文化重镇。
那些年,每过一段时间,我便在节假日或周末安排一天的时间,从三联书店开始,到外文书店,到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的读者服务部,到王府井南口的新华书店。那才真是过节的感受,俸去书来,如痴如醉,如狂如颠,虽是凡夫俗子,却也飘飘欲仙,不但当天陶陶然乐不可言,过后的几天依然兴致盎然。生不艳羡万户侯,青灯黄卷自悠悠。无花无酒春长在,有书有诗笑春秋。
王府井向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楼一层东侧有社会科学书店。
鼓楼西街南侧有社会科学文献书店。
朝内大街雄踞着人民出版社和东方出版社及它们的读者服务部。
前毛家湾有文献书店,我喜欢读当代的重要文献和当代人物史料,这家书店是常去看看的地方,我在这个店里买了一些书。
从文献书店北行,到平安大街左转,路南是军事书店。现代史的一个重要侧面是军事史,这里的军事图书是其他综合性书店不能比的。
三里河有统计书店,权威的统计资料对读史的人很重要。
北京大学南门西侧地下室曾有一家风入松书店,店里有新书也有许多年前的书,读者多是附近高校的宿儒和新秀。可惜后来关闭了。
后来中关村有一家图书大厦,我去过几次。
我毕业的时候,西单图书大厦的楼体正在装修,书店还没有开业,我午休时间能逛的书店是琉璃厂,琉璃厂是鳞次栉比的许多家古旧书店排列在一起。这里可供选购的书可谓多矣。逛琉璃厂的读书人每每感慨他兜里的钞票少,因为好书太多。读书人可以在琉璃厂淘宝,但别想拣漏,那些店主都是懂书的。
后来西单图书大厦开业了。据说这家书店的规模在国内在当时名列前茅。它的图书种类之多,在京城首屈一指;而且上书的速度相当快,当你听说一种新书出版的时候,到西单图书大厦一般就能买到。这家书店虽然规模大,但质量关把得很严,每一种书都上得了台面。
我供职的小区距离西单图书大厦不过几百米,记不清20多年间的午休时间去了多少次。这家书店晚上营业到9点,它又恰恰在我下班回家的路上,如果坐公交车回家,公交车站就在图书大厦门口。我经常先逛图书大厦,然后回家。店里那么多的书,那么多的买书人,侧身其间,感觉我的进取心还没堕落呢,我在求学习求长进呢。这对我是一份自信,这种自信转化成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支持着我快乐地送走忙忙碌碌的每一天。一天一天延续下来,一段一段的年月因为书而调剂了人间的苦乐滋味。我不懂人们规定的“幸福指数”的标准和参数,但我知道,书给我的生活和生命带来了太多的乐趣。凭槛哪堪忆旧时,甘苦唯有我心知。
近几年,不知不觉转移到互联网上购书了,不用逛书店了,利处是节省了时间,不利处是屏蔽了乐趣。当然,网上购书也有乐趣,若是哪个星期没有收到网购的书,那便会生出一种失落感。网上的书店更大,品种更多,而且不用我在小区门口打电话让家人把买菜的小推车送下去拉书。可是,真的就此和那些书店很少走动了么?内心不忍。我对常去的那些书店的情愫不亚于对故宫、天坛、颐和园、植物园的钟爱。我常思念我经常买书的那几家书店。此情绵绵无写处,凭谁诉,淡烟乔木,荒唐与痴味也殊。
编辑:全丽 廖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