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张倩专栏|“生命线”系列㊷增强法律的意识

作者:张倩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4-02 17:34:50

作者简介:张倩,中共党员,思政课教师,心理咨询师,特殊教育专业指导老师,重庆市优秀班主任,时政评论员。


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迫在眉睫。虽然,我国法治建设在不断健全,内容也在逐步完善,青少年整体的法律意识也随之得到了提高,但是,目前还存在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法律常识缺乏、法律信仰不坚定等问题,致使他们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出现许多法律盲区,给道德败坏的人可乘之机。他们利用青少年缺乏社会经验、自我保护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弱的特点,挖空心思,对青少年进行欺骗、诱导,导致青少年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甚至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一些青少年出了事情以后,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方面不够成熟,又不愿告诉家长,往往会选择用忍气吞声或者不合法的方式来处理对自己不公平的人和事。李同学一整天都闷闷不乐,生活委员了解完情况后,才知道是因为她网购了一双鞋,结果收到货后发现鞋的颜色和她在网上看到的不符,有很大的色差。结果联系客服,客服不搭理她。白同学,周末去逛街。因为脸上长了许多青春痘,心里一直耿耿于怀,碰巧有小姐姐推销产品,说是免费体验,治疗完成后,却被要求付费300元。想到自己一周的生活费就这样被“夺走”,白同学与对方发生了争执,结果导致自己身体受伤。

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提高青少年法律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凝聚众智、集聚众力。首先,政府要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民众自觉遵守法律,为正义保驾护航,营造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对“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原则的落实,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不留法外之地。其次,学校要营造“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的具有法律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给学生树立“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榜样,在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都应严格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才能给青少年树立起良好的法治观念。家庭要打造“润物细无声”的内部环境。建议父母先从礼仪教育、道德教育开始,逐步向法治教育渗透,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孩子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教会孩子遇到不良商家或遭到不公的待遇,要通过合法的渠道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青少年是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主力军和希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些青少年错误地认为学法是成年人的事,错误地认为学法是法律专业学生的事,错误地认为遵守法律是对自己个性的束缚。这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警惕的。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强,全社会有义务帮助他们培养法律意识,加强法治观念,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及应负的法律责任。

新时代,青少年要学会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既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学会用法律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只有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让他们在思想上树立懂法守法意识,才能更好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只有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让他们树立法治观念,才能构建和谐文明校园;只有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让他们在行动上具备法律思维,才能全面提高其综合素养。新征程上,要努力让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


编辑:郭羽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