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邓训晶专栏|清明

作者:邓训晶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4-02 18:15:16


春回大地,草木芳菲,姹紫嫣红,蝶舞蜂飞,春光一片明媚。可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的断魂雨、杨柳风,让春天里多了一份清明的凄风苦雨;清明在文字深处增添了几分烟雨朦胧,几分伤感唏嘘。

在岁月的流淌中,“寒食节”融入清明,就有了现在的“清明节”。在二十四节气里,清明节很重要。它不仅是祭奠先人,追忆缅怀故人的时节,自古以来,它就有很多习俗流传,至今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那我们就去探寻清明时光深处的那些故事吧。

清明节又可以踏青,或春游。古时候叫探春、寻春。阳春三月,正值春暖花开,大自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郊游的好时光。一直以来,民间保持着踏青的习惯,常常看见人们呼朋引伴,去登山,去赏花。暖风徐徐,“忙乘东风放纸鸢”,风筝扶摇直上,放筝人喜笑颜开。

“阳春儿女笑语喧,绿杨影里荡秋千。身轻裙薄凌空舞,凝是嫦娥下九天。”这是一幅多美的荡秋千画面。秋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更可以培养出勇敢的精神。所以,清明荡秋千,习俗传千年,这也是老少皆宜的健身活动。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王维的《寒食城东记事》,写出清明的又一个习俗——蹴鞠。蹴鞠就是用脚踢皮做的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由两个队,两个球门,直接对抗竞赛,以进球多少分胜负,这就是足球的前身。后来蹴鞠传到欧洲,发展成了今天的足球。所以,足球的根在中国。钱福写道“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可见这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渊远流长。

“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陆游告诉了我们清明家家要插柳。宋伯仁也说“清明是处插垂柳,院宇深深绿翠藏”。两位南宋诗人都描写了当时清明插柳的情景。其实清明插柳的特殊含义是,纪念神农氏。因为,插柳有避邪之意。柳在古人的眼中是有情谊的,“柳”寓“留”, 所以“灞桥折柳”相送,与离人告别,依依不舍,真是“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此时春阳融融,春雨纷纷,插柳容易成活,清明植树也源于此,这个习俗保留到现在。每到清明前后,全国都有一场盛大的植树活动,男女老少全民参加。如今,我国的绿化面积不断增加,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星替更移,日月轮回,从远古走来的清明节,它的踏青、荡秋千、蹴鞠、插柳等习俗,千百年来影响着炎黄子孙。它散发着古老的幽香,与我们同行。

清明,是从古诗词的缱绻情思中走来的,否则,怎会勾起人们如此的惆怅怀念,如此的多愁善感。

我们就在诗词里去寻觅清明的脚步吧。

孟浩然的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全,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一首《清明即事》,道出了思亲情。时在京城的孟浩然,看见一年一度的清明,在别人的眼里,清明也许就是一个平常的日子,是春暖花开,祭祀踏青的时光。可对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心中贮满了惆怅。他想起了老家山上祭祀的人群里,没有他的身影;他想起了临行前,为他密密缝衣的母亲。此刻,母亲在做什么?肯定有无限的牵挂。是不是也跟他一样,空堂静坐相思,满腹愁绪令人百转千回。

清明是祭奠先人,追思故友的时候。白居易的“乌啼鹊草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就是描写清明扫墓的情景。清明风,野茫茫,坟累累,凄风劲,钱纸飞;清明雨,黄土上,人悲泣,九泉下,静寂寥,道不尽生离与死别,哭不尽生死两重天,诉不尽悲伤与离情。

清明最容易让人想到生死。宋朝大诗人黄庭坚的《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清明时节,春雷滚滚,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可野外荒冢座座,蓬蒿纵连,荒草萋萋。此情此景,诗人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临死不屈的介子推。虽然他敬仰介子推的高尚品格,但他想到,世事无常,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谁贵谁贫,到头来所有人都是一捧黄土,终逃不脱死亡的命运,不由得一声叹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悲凉,除了与他所受的禅宗思想分不开,更因一生生活的坎坷,借清明对生死的感叹,抒发他人生道路的不易。

南宋末年词人张炎,在清明时写道:“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涌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时间正是宋德祐二年,临安被元军攻陷,他在朝为官的祖父被元兵所杀,家遭籍没,从此家道中落。年轻的张炎隐居浙东,江山易主,国破家亡,但他不甘屈节求荣,借清明抒家仇国恨。清明时节。该祭祖数典,他还在异乡游荡,连梨花都在责备他了。可有谁知道,折柳欲插,家在何方?他把天涯游子欲归无处,欲住无家的悲哀,倾诉的淋漓尽致。他笔下清明时节的雨和情,别具一格,心酸悲愤尽在不言之中。

当然,古诗词里写清明风俗,踏青赏春的也不少,不乏有欧阳修的清明游西湖,西湖美景历历在目。李清照待字闺中时写的《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这是一首寒食节的即景词,从早梦写到黄昏,充满了少女的纯真可爱,清明时的美好春光,洋溢纸上……

清明,慎终思远,明德归厚。在古诗词里话清明,寻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作者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王耀东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