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秦国文专栏|赶场

作者:秦国文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4-02 18:35:43

明代蒋一葵在《长安客话·狄刘祠》中言道:“京师货物咸趋贸易,以席为店,界成集市,四昼夜而罢”。“赶集”一词便慢慢成了北方比较雅气的通用书面语。而在南方“赶集”一词鲜有人提说,南方不少地区爱说“赶场”。朗朗上口,乡音亲切。

镇上逢场日为双日,双日不是农历或国历意义上的双数,而是很单纯的隔一天即为逢场日。这使得镇上商户、居民和村里来的农户能够有较多的时间实现物物之间的频繁交换流转。

这个镇算不得大,只有两条街。刚进入街口,两侧都是麻将馆,接着是一个三岔路口,往左走是调料区、禽蛋区等,尽头最后是菜市场,走进去阡陌纵横,卖菜卖肉的有序摆放、供人挑选。右侧路属于主干道,从吃的糕点区到穿的服装区,应有尽有,最后街口尽头是老年人集中休闲玩耍的茶馆、花鸟市、烟市等等,别有一番闲情逸致。

在我关于赶场的记忆里,奶奶总会在单日准备好需要售卖的时令瓜果蔬菜。如果需要去大医院看病,还会带上一只土鸡去售卖,一般刚到集市就会有人询价并购买。奶奶拿着卖菜钱带着我直奔医院买药,出来后再割上两斤猪肉,当然少不了给我买个香喷喷的肉包子,而这也是我大半天耐心跟着奶奶的最终目的了。

若是临近春节,那么每天都会是逢场日,从早到晚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都在置办年货。我在父母的陪伴下,蹦蹦跳跳地在热闹的街市上,理一次发,买一身新衣服,两手抓满了小吃,每走一步都洋溢着幸福与满足。若是运气好,还会遇到从外地来的杂技团,他们一般会几人开着一辆大货车在各地演出,多以小镇集市为演出地点,往往会聚集很多爱看热闹的老年人。胸口碎大石,咽喉顶长枪,长鞭挥羽毛,缩骨过钢圈……表演完一个节目就开始推销产品,多为治疗跌打损伤、疑难杂症的药,或是当场所谓开过光的配饰品,关键价格便宜,这类东西却让不少老年人没有了抵抗力,纷纷掏钱买个“相因(指价钱便宜)”。我奶奶在一旁也开始掏钱,她说这些人大过年出来赚钱不容易,就当花钱看个稀奇了吧。

集市上除了卖艺人,还有凭口才吸引老年人的。这些“假药先生”的嘴很甜,三两句话就聚集了大量人气。“耗儿药耗儿药,耗儿吃了跑不脱,免得耗儿粑窝窝,买得着,划得着,只要你买包药,放到墙隔隔,耗儿吃了保证打闪火。”“赶完集,上完店,别忘给蟑螂捎顿饭。 有多少,药多少, 保证一个跑不了。又好使又好用,蟑螂一吃就送命。 效果灵,效果快,一夜药死一麻袋。不用掺,不用拌,蟑螂一吃就完蛋。药死蟑螂一大片,别叫蟑螂讨人厌。集集来,集集到,买过药的都知道。”老年人一想到家里翻箱倒柜的老鼠蟑螂,果断掏钱买上几瓶,然而几天后才知道上当受骗,但是此刻的“假药先生”早已流窜到了其他镇上去了。

时光荏苒,难得再次回到镇上赶场。在小小的街市里,一路上有乡里乡亲,有三教九流。只需看一看、闻一闻,就有无数回不去的故旧和忘不掉的乡愁喷涌而来,将我曾经质朴的情怀和寄托连在了一起,生动而鲜活,朴实而真诚。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周龙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