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提高调研报告质量应做到“五个防止”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4-04 09:52:01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研报告是调研工作的书面表达,一篇好的调研报告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凭着经验写就的,而是在大量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开展好调查研究并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主题要准、行动要快、调研要实、分析要细、成文要精,防止写出来的调研报告离题万里、千篇一律、空洞无物。
一是选题要准,防止“走偏错位、离题万里”。开展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主题是调研报告的灵魂,写调研报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确定主题,对于已经给定主题的调研,需要对主题进行破解;对于没有给定主题的调研,就需要进行选题。无论是破题还是选题,都需要对主题进行准确把握。对于主题的确定,要围绕《工作方案》里“调研内容”的12个方面,紧紧抓住问题导向这个“牛鼻子”,聚焦中心工作、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干部群众热切关注期盼、基层治理热点难点问题,把准主题、锚定方向。如果对调研主题把握不准,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就会出现主题闪光、走偏错位、离题万里的现象。
二是行动要快,防止“鹅行鸭步、贻误时机”。调研工作时效性较强,开展调查研究要紧跟时、把握势,在“快”字上下功夫,把“快”体现在调研工作全过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启动调研时,要强化统筹、提早打算、超前谋划、充分准备,以最快的速度确保调研前期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在调研过程中,要雷厉风行、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情况,以最迅速的行动取得最满意的成果。在调研结束后,要以最快速度整理素材、分析研究、构思撰写,以最高效的方法写出高水平的调研报告,防止调研工作鹅行鸭步、行动迟缓,导致热点失去温度、工作失去速度、成果失去效度。
三是调研要实,防止“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坐在办公室碰到的全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但坐而论道易,起而行之难,深入一线查实问题、找准症结、破解难题更难。因此,要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按照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要求,多到困难多、问题大、工作弱的地方听实话、察实情。要实实在在做好调研,坚持亲自出马,反对道听途说、马虎应对,放下架子、扑下身子,通过专题座谈、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等形式,深入实际、把握实情,把调研工作开展好。要实事求是反映实情,不仅肯定成绩,更要客观反映存在的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参考,防止开展调研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调“研”变成调“演”,异形变味、失真失实。
四是分析要细,防止“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写好调研报告要从细微之处入手,收集数据要仔细,以一丝不苟的精神,认真收集相关资料和所涉及的每一项数据,特别是要深入挖掘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的素材,以小见大、知微见著。考虑论证要详细,对调研掌握的情况和征集到的意见建议,站在全局高度、运用发散思维,反复推敲、详细论证,提出可行实用的意见建议。谋篇布局要精细,着眼于实、立足于高、定位于远,按照严谨、适当的要求,于精细之处思考问题、摸索规律、谋划发展,力争勾画出清晰、合理的篇章结构,防止对问题分析一知半解、似是而非。
五是成文要精,防止“长篇累牍、冗词赘句”。好的调研报告要有思想性、逻辑性和可读性,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推动工作。撰写调研报告不能对调研情况简单罗列堆砌,而是要用最简短的内容阐述最深刻的道理。结构要层进叠出,遵循内容合理、逻辑严谨、简明细致、格式正确等要求,让调研报告做到“凤头猪肚豹尾”。表述要言简意赅,紧扣调研主题,抓住本质要害,以简洁的文字、明晰的词义准确表达出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语言要流畅简洁,用朴实自然、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最多的意思,不过度追求华丽的辞藻、隐晦难懂的表达。成文要行云流水,对掌握的材料有机融合,删繁就简、详略得当,起承转合、简洁明了,撰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作者单位:中共龙南市委组织部)
编辑:贺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