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织密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 筑牢农民群众健康“第一道防线”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4-11 10:52:15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强调把乡村医疗卫生工作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这为破解城乡卫生健康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守护亿万农民健康指明了方向路径。

2022年,我市农村常住人口933.02万人,其中大部分为老幼妇残等疾病高发人群,总体来看,我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更为集中。当前,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持续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本实现了农民群众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但我们调研发现,我市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迈上新征程,要全面提升重庆乡村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切实解决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痛点难点,筑牢乡村振兴健康根基,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健全政策体系,夯实乡村医疗卫生发展基础

当前,我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配套制度建设较为滞后,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性、连续性较差。要进一步健全乡村医疗卫生工作强基提质的政策举措,多维发力提升保障水平。一是以成渝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为引领。聚焦“平台畅通化、事项精准化、服务贴心化、区域协同化”,推动川渝两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共建,推进川渝跨界毗邻乡镇“120”应急救援、危重孕产妇转会诊救治等服务,加快两地电子健康卡“扫码互认”,构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建设成渝乡村医疗卫生健康圈。二是以深化医保制度改革为支撑。把好医保限用药品在基层的使用关,增加药物目录品种,放宽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慢性病和常见病用药范围,满足基层实际需要;将健康管护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健全完善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和控制长效机制;在现有医保和公共卫生经费的基础上形成保障合力,引导社会慈善机构、商业医疗保险等力量聚焦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新需求,加强目录外费用保障力度,进一步降低医疗负担。三是以创新完善乡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为抓手。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在做好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统筹抓好基本公卫各项工作,构筑起区镇村三级齐抓共管、上下贯通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有效解决行政部门管理碎片化问题,形成支持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工作合力,建立以社会效益为基础的乡村医疗卫生发展评价体系,逐步完善考核评价各项机制。

深化资源整合,补齐乡村医疗卫生发展短板

调研发现,我市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配置失衡,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和一些区县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较为薄弱。全市各区县要强化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和布局优化,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一是科学布局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乡村人口总量趋减、“一老一小”比重增加的情况,进一步优化乡村医疗资源配置,在人口数量大、密度高的区域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财政投入力度,按照基础设施标准化、诊疗设备标准化和信息网络标准化的原则,加快完善乡镇卫生院的软硬件设施,及时更新必要的医疗设备,努力解决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诊疗设备落后问题,切实改善基层医务人员的从业环境和服务条件。二是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以城带乡,引导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辐射,同时发挥县级医院向上承接资源、向下传导资源的作用,畅通医疗资源向乡村输送通道,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和业务分工协作,实现医共体单位间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明确医共体利益相关方各自的职责,建立完善上下转诊、共建特色专科、技术下沉等机制。三是实行巡诊工作机制。建设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从二级以上医院抽调中高级职称医师进入全市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帮扶,加强技术支援和管理指导,开展疾病诊疗、健康宣教等巡回医疗工作;对服务人口多、村医缺乏的行政村,由乡镇卫生院合理安排人员提供定点坐诊、主动上门等基本医疗服务,消除医疗服务的盲区和漏洞,全力筑起护卫农民群众健康的坚实堡垒。

加强队伍建设,筑牢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其内生动力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关键。调研发现,我市相当部分基层医务人员长期面临待遇低、发展空间小、后继无人的困境。要加大引培力度,完善薪酬体系,加强考核激励,让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一是稳步扩大队伍规模。总结“县聘乡用、乡聘村用”改革经验,逐步在全市推广,推动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向基层流动;人社、卫健、民政等多部门联动,根据基本卫生服务内容和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科学测算农村医卫人员编制数量,充分利用公开招录、“三支一扶”等方式,多渠道引进全科、儿科、公共卫生等基层紧缺人才;鼓励退休医疗专家、卫生健康部门公职人员返乡,在乡村健康发展规划、医疗技术传帮带等方面发挥作用。二是合理提高薪酬水平。探索制订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加快推动“两个允许”政策全面落地落实;建立健全激励性工资制度,坚持多劳多酬、优劳优酬、特劳特酬,设立生活补助、加班补助、偏远地区补助和特招岗位专项补助等项目,并适当向全科医生倾斜;将乡村医生待遇纳入财政保障,分类解决乡村医生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确保乡村医生队伍总体稳定。三是持续加强人才培养。健全在岗人员轮训、进修等培训制度,着力提升急诊急救、康复、二级以下常规手术等业务水平;探索制订学历提升计划及配套支持政策,注重中青年骨干、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培养;制订乡村医生教育培训规划,推动乡村医生队伍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支持和帮助乡村医生申请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提高乡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四是拓宽职业发展空间。加强专家门诊和特色门诊建设,搭建发展平台;破除优秀人才发展“天花板”,适当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占比;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向在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连续工作10年、15年以上人员倾斜。

强化信息赋能,助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提质

调研发现,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滞后,自助服务、移动服务、电子病历等智慧医疗手段在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无法实现,信息平台不够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数据采集质量差,数据传输有壁垒。要把不断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信息化水平作为促进乡村医疗卫生健康发展的重点工作,以数字化改革引领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提档升级。一是构建全市基层卫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集中建立全市统一、联网的基层卫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拓展居民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等功能,健全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大力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保障信息系统落地运用。二是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医疗卫生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向基层延伸,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约诊疗服务、智慧结算和医保移动支付的应用,加强出入院“一站式”服务,畅通患者转运通道;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破除两地群众就医壁垒,实现两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和就诊信息等互联互通,检查、检验结果信息等有效互认。三是探索“互联网+”健康服务。坚持改革创新,以“互联网+”健康服务为路径,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手段,积极打造智慧医院,充分发挥在线咨询、远程诊疗、移动支付的作用,以技术缩小城乡医疗水平差距,努力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及时、便利、有效的智慧医疗卫生服务。


编辑:唐余方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