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波专栏|折一枝艾草
作者:胡新波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4-13 20:37:26小雨暂歇,女儿提着小筐拉着我出门散步。小区的背后是一块荒地,严格意义来说是个小坡,荒坡不荒,盎然地长着些青青野草,有飞蓬、荠菜和零零几朵的油菜花,积聚出一股淡妆浓抹的春意。
到了坡脚下,女儿一边往坡上走,一边当起了锄草工人,甭管红的黄的白的,也不管能吃还是不能吃,统统摘到篮子里。好不容易到了坡顶,瞧见几个抬着脖子放风筝的人,也看到几个弯着身子摘野菜的大娃小娃。女儿凑近一看,是一丛丛边缘呈锯齿状的灰绿野草;挨近一闻,不起眼的小草散发着特有的清香;好奇一问,原来这种叶面青、叶背白的草就是艾草。
艾草属于应时之草,同时也是应需之食。记得小时候母亲就常去田埂上拔一些艾草回来,洗净捣碎,将析出来的草液与糯米团搅拌在一起,最后变成蒸熟的青色团子,软糯香甜、碧绿可爱。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说:“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嗨!这就是家乡远近闻名的清明果。药食同源,艾草亦可做药用,将艾草的枝叶晒干可用来艾灸,可以祛湿驱寒。
听说艾草可以食用,女儿来了兴致,像是装上电动马达,不一会儿工夫就把筐子塞满。小朋友总是有许多的问题,一起摘艾草的小男孩看着七八岁,一直在提问:“艾草为什么能吃?”
查资料得知《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里的“艾”,是中国最早关于艾草的文字记载。
在春天的河流里,这些野菜慰藉了乡土,在时光车轮的印辙中零零散发着草木清香,这是自然馈赠给人们的恩典。在温暖的节气里,折一枝艾草回家,带回来的也仿佛是带着清香的暖春。妻女将艾草洗净捣碎后,动手做起了清明果,我们要通过肠胃,来留住这氤氲春芬。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编辑:周龙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