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有志青年≠“孔乙己”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4-19 11:17:58“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最近“失意书生”的话题在网络与现实两端引发舆论爆点,进而不少青年自诩“当代孔乙己”,引起笔者深思。
孔乙己是谁?他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主角。作为清末知识分子的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被封建“长衫”束缚不愿认清现实,以实干拼搏未来,在嘲笑戏谑中碌碌无为、浑噩度日。
孔乙己引发热议,是因为人们认为当前就业压力大,不少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他们认为读书无用、学历无用、努力无用。不可否认,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年年见长,年年都是“最难就业年”。也看到不少学子被迫考研以“错峰毕业”缓解就业压力,部分研究生、博士生送外卖、送快递、跑网约车等,还有个别毕业生无奈在家“啃老”备考各类就业考试。这都是人们产生当代有识青年被困知识“长衫”,无法正视自己,放不下面子枷锁的原因。
表面上看高学历如同孔乙己的长衫,是最后的“门面”,最后的“遮羞布”,与“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摆又摆不烂”的自嘲如出一辙,都是努力后受到挫折的一种自我保护与调节。但更深层次是人们对就业难这一现象所引起连锁反应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调侃。人们不只认为当前就业难,更认为如今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努力得不到回报,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伯乐难求。
尽管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努力奋斗依然是时代的主旋律。既然我们可以接受北大学生卖猪肉赚得过亿身家,也可以接受新东方原英语老师转型在直播间带货成为顶流,为什么就不能把所受委屈转化成努力奋斗的能量,把当前的挫折当成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时代的浪潮已经涌来,奋斗才能博出精彩。尽管“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如同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一样,究其原因是自己思想出了问题——认为读了书就一定要做光鲜的大事,认为一些体力劳动就是见不得光的工作。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因为工作不分贵贱,劳动永远光荣,只要是靠自己能力拼搏的工作就是见得了光、上得了台、出得了彩的工作。
诚然,每一份工作所创造的价值不一样。但正是不同的工作才能有特有的作用,才能创造出的独一无二的价值。古语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还有“事虽小,不为不成”,说的正是成大事之前积累的重要性。我们绝不可以否认前期积淀的作用,也不可否认读书的意义,更不能否认工作的价值。
人生是曲折向前的,挫折和困难总是与我们相伴,我们不可能一生平步青云,也不可能一路一马平川,更不会一辈子一帆风顺。对于就业和人生的不如意,我们要正确看待劳动才能体现读书的意义,要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明白人生的真谛。我们在正视就业焦虑的同时,更应该审视自己,学会与自己和解,才能卸下包袱与枷锁轻装向前。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有志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何须自诩“孔乙己”。让我们反焦虑、反内卷,保持45度向上角,做一个“斜杠青年”。往后山海长路漫漫、义无反顾,奔赴一场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共命运的青春之旅。
编辑:许幼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