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孙凤国专栏丨最是乡愁别样浓(16)一窝燕子

作者:孙凤国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4-25 17:19:59

吃过晚饭,在老家的房子里和父亲聊天。几声燕子的呢喃声传来,我循声望去,梁上燕子窝里的两只燕子边打量着我们边“窃窃私语”。

燕子窝的位置、形状竟如以前一模一样。我观察了良久,有些惊诧于燕子的寿命。

父亲似乎猜到了我的想法:“这个燕子窝不知重建了多少次,里面住的燕子也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一对了,是它们的后代。”

故乡的老房子里有一对燕子,借着第三根房梁建了一个窝,每年春季如约而至,度过春夏秋三季。

老房子修建于父母结婚前,院子西侧是高高的土崖,小小的两间房紧靠土崖,两个更小的窗户,装着毛玻璃,透光性差,房内昏暗逼仄,太阳偏西后屋里一片朦胧,仿佛晕染的墨色。

在我模糊的记忆中,房子地面和墙上有两道长长的裂痕。地面的裂痕,在地面和后墙的交界处,横贯房子东西方向,正对门的位置,居然有一株椿树苗从裂缝中探出;墙上的裂痕,在房梁的正下方,直达地面,最宽的地方,甚至能放下我小小的拳头。只要那株椿树苗露出地面,母亲就把它折断,瘦瘦小小的母亲同瘦瘦小小的椿树苗斗争了许多年,谁也没能把谁打败。

下雨时,屋子四处漏水,床上盖上塑料布,房间里摆满接水的盆盆罐罐,父亲一趟又一趟向屋外倒水,母亲则抱着我坐在门口,时刻准备着在房屋倒塌时向外面逃命,有时一坐就是一夜。

那窝燕子似乎也担心房屋倒塌,叽叽喳喳地陪着我们,我躲在母亲的怀里,伴着房外的雨声和房内的水滴声,听着母亲的叹息声和燕子的叽喳声,迷迷糊糊地睡去。

有一年初夏,一连下了几天的雨,房屋里几乎没有一块干地,就连燕子窝也没能幸免,在雨水的浸泡下,坍塌下来一小部分,还未学会飞翔的几只雏燕差点掉落下来。雨停后,老燕子趁着泥土湿润,一趟趟地从外面衔来泥土修补,母亲出神地望着飞来飞去的燕子,自言自语地说:“明年别再来了,找个房子好的人家安家吧。”

眼见缝隙越裂越宽,漏雨的地方越来越多,父亲几乎借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总算凑够了盖新房的钱。那年秋收后,父亲请来施工队,盖起了宽敞明亮的五间大瓦房。

来年的春天,母亲日日翘首企盼着燕子的归来,她担心燕子找不到回家的路,白天开着房门,晚上打开一扇窗户。那段时间,母亲经常到周围的邻居家聊天,暗自观察他们家里的燕子何时到来。

在母亲度日如年的期盼中,那对燕子终于飞了回来。它们绕着新房子飞了几圈后,先后在好几个地方落脚,最终仍然选择了第三根房梁。一阵叽叽喳喳,好像也讨论新房子比老房子宽敞明亮多了。然后便是衔泥、垒窝、铺草和羽毛,时间不长,一个崭新的燕子窝就垒成了。

母亲向那对燕子说:你们也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看着一只又一只雏燕在这个窝里出生、成长、离巢,直至几年后我也离开故乡去远方求学、工作、成家。

这么多年来,只要燕子在的季节,父母总是留着一扇窗。我回家后,经常一边抱怨灰尘、飞虫顺着窗户进屋后难以打扫边关上窗户,可不一会,窗户就又被打开了。时间一长,我也习以为常,放任那扇窗户开着。

儿子听我讲完那窝燕子的故事,一拍脑袋,老师布置的以《寻根》为题的作文有了思路。他铺上作文纸,开头写道:“当春天扑向村庄,山被染绿了,水被浸润了,我们也跟随着燕子回来了。”

是啊,父母哪里是守候的一窝燕子,是为我们守候着故乡的根。


编辑:孙茜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