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游岘山记
作者:艾雄超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4-29 15:04:59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四月,风扑如绵,节物清和,江山秀美,宜为胜游。偕妻至岘山文化广场,自山门左侧绿道上山,徐行至三间房,即择左坡便道拾级而上。循幽径,踏石蹬,曲折前行,欲抵习家池一探胜概。
清景殊美,游人尚稀。蹇步蛇行里许,见道旁一石斜立,书“土城山”三字,隐约可辨。土城山即望楚山,孟浩然有《登望楚山最高顶》一诗:“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去此不远,有凤林关在焉,传为孙坚饮矢殒命之地。三国故事,于斯为盛。
至一段缓坡,山石散漫,有一石如灶,具体而微,灶膛烟痕俨然,盖游人野炊遗迹。旁有石壁,青苔宛然,绿意欲流,自成一方幽景,更增林中幽寂。地僻人稀,独俱异境,唯闻群鸟鸣沸枝叶中。
石径如绠,起伏曲折。忽见半石兽伏当道,势欲阻人。游人常耽于美景,忽视足下坎坷而为半石所碍,趔趄而踣。意筑路者有意为之,以警示游者,不可沉酣风景,亦可见其用心良苦矣。
一石人立于左,磬折长揖,肃客如仪,与当道半石相对。一顽皮有余,一恭顺无加,可供游客一哂,以破岑寂,一遣倦意。
道旁时见草木之葩粲然。开到荼靡,花事既了。而至此深山老林,睹此淡雅芳丛,幽观妙赏,不无小胜,亦能消弭寥寂,令人心惬神怡。欻然,有兽怪突起,势欲搏人。骇绝惊魂欲走,奈何足底生根,股战战移趾不能。张口欲呼,哑然无声。良久神定,审视,二石也,如兽似怪。而惊汗已浃背矣!
敛魂甫定,瞥前丛薄中石如双虎,蹬腿耸首,鬣毛森森,啸声在耳。游人目惊,心知为虎石,而不无悸动。遂嘻嘻上前,抱虎留影,以志一游也。
更有片石如屏,石骨崚嶒,风骨宛然。树生石间,婆娑有致。一刚一柔,阴阳相济,自得造化之妙。
山行既久,抵山巅观景楼台,停趾小憩。树木四围,樾影匝地,浓淡适宜,深浅相间,墨意盎然,了然如绘,触目皆有画意。一树粗如碗,破板而出,挺然楼台中,别有野趣。
楼台如小院,一庭树影,满目新绿,山风泠泠袭人,最是可人之处。长夏畏日,避嚣炎在此,或与二三良友说约讲艺,必是神仙中人。或执《庄子》内外篇披读再过,不觉手倦抛书,身欲化蝶;及醒时,不知梦往何所。
凭栏远眺,襄阳一城如浮天波之上,淡云轻烟,隐现可望。盘桓良久,日到中天,逸兴勃然。纵目游瞻,襄城在睫,屋舍俨然。极目樊城,层楼如林,与天相接。
汉水横陈,分割两岸,卧龙大桥依约可见,桥虹塔影,俱在目及之内。长虹大桥,跨江连城,一通南北。铁路桥古朴,肩担二邑,背挽襄、樊。凤雏大桥,连庞公,达樊城。东津大桥,串通鱼梁,至达东津。另有汉十高铁跨江大桥、汉江四桥及鱼梁一洲,以视线欠佳,渺不可见。
襄阳古城,鱼梁洲为心,樊城襄城襄州东津环绕。一心四城,两江分隔八岸,然有大桥数座联通,畅行无碍,商贸大兴,遂得繁华。
流连至日晡,以失道未能至习池,不能畅领其风景之异。而今日草草一游,得窥岘山一豹,亦足以畅舒幽怀。徘徊至暮,缘绿道至六化建,忽忽而返,抱憾而归。
回望岘山,夕月一弯,淡如清梦;汉江灯火,匝岸无际,灿若繁星;灯影漫江,流光溢彩。归家小酌,灯下款语,山上风物俱历历在目矣。妻曰:“是游宜有记。”遂记之。
(作者系湖北省襄阳市作协会员)
编辑:汪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