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林专栏|大字不识的母亲
作者:李庆林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5-07 18:07:59记得儿时,我有个同学的母亲来自农村,大字不识,性格开朗,快人快语。兴许长年干农活的缘故,他母亲皮肤黝黑又粗糙,与其同龄人相比,显得更为苍老。她总让我联想到《红楼梦》里的刘姥姥。
我同学小学二年级时,他母亲从乡下来到城里,没有正式工作。家里仅靠他父亲的工资生活。他父亲是一家国营企业里的技术工人,起早贪黑,兢兢业业,沉默寡言,是厂里每年的先进生产者。母亲进城后不久,父亲笨嘴拙舌地告诫和提醒他:不要看不起他母亲,她多年在农村风吹日晒,非常不易。
家里生活拮据,他母亲每天将全部精力用在去蔬菜门市部的柜台边捡拾菜叶,以此贴补家用。我同学从小爱面子,为此开始嫌弃他母亲,觉得他母亲此举很给他丢人。渐渐地,他把父亲告诫他的话全然抛在脑后。他干了件非常极端的事,将母亲用菜叶炒的菜倒进了厕所便池。父亲知晓后非常愤怒,拽过他就打。他母亲马上扑向他,全力护着他,并说:“不能怪孩子,怪我!”之后,母亲像变戏法一样给他端来一只小碗,碗里有几片红烧肉,他乐不可支地吃起来。母亲此时问他:“儿子,肉好吃,还是菜叶好吃?”他呵呵一乐,答道:“当然肉好吃!”母亲又说:“你要想天天吃肉,就得靠你自己去努力。咱家现在条件差,你必须跟全家人吃菜叶!”一句平常无奇的话其实深含道理,我同学牢牢记在了心里。
自此后,我同学变了,变得开始懂得心疼母亲,变得开始明白了一些父亲提醒他的话。
随着他渐渐长大成人,越来越觉得母亲当年的这句话比打他一顿还让他铭心刻骨,也非常受用。他后来成家,父亲去世后,与母亲住在一起,母亲跟他媳妇相处得形同母女,令他感到母亲内心深藏智慧。而且母亲忠厚善良的品格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他认为母亲是个真正的明白人。
不禁想到刘姥姥随贾母等人进入大观园的栊翠庵时,妙玉拿出一只成窑五彩小盖钟沏茶给贾母喝,却被贾母递给刘姥姥喝了。妙玉便觉得刘姥姥这个村野粗鄙之人糟蹋腌臜了她的圣洁器物,令别人扔掉。宝玉生性善良,悄悄藏于袖中,辗转送给了刘姥姥。
后来贾府败落被抄,内心圣洁的妙玉被官府逐出栊翠庵,不得不千里迢迢回到老家瓜洲渡(今镇江)。却不料被歹人算计,当物件一般贩卖,身陷泥淖,真正落得腌臜不堪的境地。
而被她视为粗鄙不堪的刘姥姥,是个典型的村妇,但非常明白事理,很懂得知恩图报。当她获悉王熙凤的女儿巧姐被人贩卖到瓜洲渡时,毅然决然回到屯里卖房子卖地,不辞辛苦成功地赎出巧姐。刘姥姥大字不识,却深谙人与人知恩报德的深刻含义,更是亲力亲为,从不说教,成为王熙凤身后事中唯一报答她的人。
这样说来,我们每个人平常都活得太不经意了。仔细一品味,谁都不能轻易将自己视作不可一世,而瞧不起身边看上去“大字不识,令人看不起”的人。正如老子所言:“知人者智。”
譬如我同学的母亲,譬如刘姥姥,甚至某个小区门口的保安或收破烂的人。这些人一旦闪现出内心的纯善,一旦迸发出与生俱来的智慧,同样能闪烁人性的光芒。也恰如曾国藩所说:“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请相信,我们身边总有个看似不起眼的人,在你遇到困惑帮你排忧解难,甚至在你遭遇不堪时慷慨伸出双手帮你一把。如同英国的一句谚语“永恒在一粒沙中,天堂在一朵花里”,真正的大智慧其实从不张扬。
(作者系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王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