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安专栏|周恩来总理的四个昼夜
作者:郝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5-10 15:54:12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同志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深深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铭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
——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你把周总理给俺们送回来了
周恩来总理1961年到河北武安伯延公社的乡村调查这段真实历史,10年前被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艺术化地搬上银幕,再现了出来。
伯延是革命老区,也是个长寿乡。当年一拨人马拍摄电影来到伯延时,很多当年的亲历者仍健在。导演陈力在街头问一位七八十岁的大爷:见过总理吗?大爷说:见过总理。人可亲切,真是不赖!走几步,又问一个老乡,还是同样的回答:这个人,真不赖!
“不赖”是伯延的土话,就是“真好”。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老乡们谈论起周恩来总理当年在伯延调研的四个昼夜,仍然无限感慨和振奋。拍摄的第一天,饰演总理的演员孙维民化好妆,坐在周总理曾经坐过的那把椅子上,还未开口,现场参演的老乡忽地哭了。他们说:导演,你把周总理给俺们送回来了!
共和国开国总理,位高权重,大任在肩,大责在心,而又那样昼夜操劳,鞠躬尽瘁;艰苦朴素,平易近人。迄今仍有无数国人一提国事就念周总理,一提周总理就泪双流,他的形象和精神已然充盈天地、浸润万物、深入人心。
希望今年这一年,成为一个调查年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曾经走过那个岁月的中国人民,也留下了无法抹去的一段记忆。那时的新中国,正面临旱灾和饥荒。
1961年初,毛主席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大声疾呼:这些年来,我们的同志调查研究工作不做了。要是不做调查研究工作,只凭想象和估计办事,工作就没有基础。请同志们回去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把握就不要下决心。
在随后召开的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毛主席又一次号召全党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他说,希望今年这一年,1961年,成为一个调查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接着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强调,做领导工作的人要依靠自己亲身的调查研究去解决问题。书面报告也可以看,但是这跟自己亲身的调查是不相同的。
这一年,毛主席率先行动,直接领导了广东、湖南、浙江三个调查组的调研工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响应号召,身体力行,也纷纷组织调查组或亲自带头,深入基层搞调查。
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当时各领域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国民经济包括农业、工业和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纠正错误,调整政策,留下了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精彩篇章。全党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战胜困难,各项建设事业呈现明显的健康发展势头。
这是一针见血的话
是年5月3日,周恩来总理一行来到伯延,细心的周总理发现伯延沿途很多树上的叶子都光了。
然而,质朴的伯延人从公社干部到老乡们,没有人愿意告诉总理饥饿的实情,他们说树上的叶子是让羊吃了。大家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一心不愿给党中央和毛主席添麻烦。
在伯延公社的一次座谈会上,社员黑压压挤了一大屋。开始大家不敢说话,周恩来笑着指指身后墙上的画像,当时普遍张贴七位中央常委的画像,说:我叫周恩来,就是墙上的那个人。你们看像不像?这次我来是想听大家的心里话,有话只管说,说错了也不要紧。他发自内心地说,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家里出了问题,有了困难不说出来,这个家的日子怎么会过得好。过不好,心最痛的,就是这个家的家长,责任最大的也是家长。
蹲在总理身边闷头吸烟的村民张二廷,在总理问到他时,头一个跳起身“放炮”:这两年生活一年不如一年。要说食堂好,全是假话,食堂吃不饱。未了,还愣冲冲来了一句:你要是糊弄我们,总理,再过两三年,连你也会没有吃的。因为我们当然首先要顾自己,你们征购不到,还不是没有吃的。
周恩来闻言猛然一震,沉凝片刻,眼里噙满泪水:还是我这个总理没当好,我先道歉,对不起大家。
后来总理在许多场合多次提起,说,这句话对我教育很大,我很受感动。当时在场的地委干部听了以后,说这个人是个落后分子。我跟他们解释,这样看不对,这个社员说的是真理,一个农民把我们看作他自己的人,才会说这样的话。这是一针见血的话。
四天四夜里,周总理走遍了伯延土地的各个角落,走访了几十户农民家庭,与乡亲们同吃同聊,同住同劳动。他去社员家的炕头和他们话家常,去田头帮社员栽地瓜秧,去小学校看望生病的汪老师,给学生讲课……在调研考察中,了解到了真实情况。他发现社员最担心多征购粮食和挤掉他们的自留地,便当着地委、县委、社委负责人的面,保证不收回分掉的自留地,不再以自留地顶口粮指标。革命老区伯延,也因此成为当年全国第一个解散集体食堂的人民公社。
周总理后来回忆说,在伯延的四天四夜,很难忘,老区人民,很难忘,是他们,推动了当时调整农村政策的方向,又一次为党和国家,做了重大贡献。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此前的1958年,政务缠身的周总理还曾到广东新会做调查研究,那次一住就是7天。
一次,在满是泥水的田头,接待人员找了一把小竹椅和一个小方凳。本意自然是让总理坐竹椅,不想总理一到就坐在了小方凳上,把小竹椅推给了农民专家,说,你常年蹲地头,太辛苦,坐这个。
至今一张总理与农民在田头泥水的照片,挂在新会周恩来纪念馆的展室墙上。当年这两把椅凳,后来也从主人家里征集到,作为重要文物收藏了。
就好比一座桥,调查研究连着知和行,也系着党心与民心。这是一个由现象逼近本质,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一个由认知此岸到达真理彼岸的过程。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极为重要,这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回望百年,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赢得的哪一次伟大胜利、获得的哪一项巨大成就,不是历经千山万水、曲曲折折、九死一生换来的,不是靠着无数次深入调查的堆积,再研究思考、总结提炼,将丰富的实践概括上升至理论、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取得的。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强调要继续用好这一传家宝,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指出,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只有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重视深入实际、了解实际。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嘱咐调查研究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
当年,周恩来在伯延调查的四个昼夜,在新会调研的田头让座,以朴实动人的真情和积极的现实意义阐释了一个真理,国家就像个大家庭,谁家还没有出问题有困难的时候?只有每个人都替国家分担,我们的国家才能走向强大。
这种人民对于国家的信任和体谅,一国总理同老百姓亲密无间的真情相处,让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说真话、办实事承载了千钧之重。
编辑:李序 全丽 熊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