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青春赛道上 “选”“调”“生”接力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5-19 09:13:07

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刊词中写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岁月更迭,一代代青年擎真理之火炬,担历史之重任,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时代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青春之花绽放在山河更深处,淬炼理想信念,传承不灭风骨。青年选调生生逢其时,当存进取志、不负少年时,在青春赛道上握紧接力棒、铆足精气神,奋起直追、纵横驰骋,一步一步踏响时代强音。

坚定“身向基层心向党”的“选”择。鹰击长空,皆可见展翅的壮美;驼走大漠,方领悟生命的雄浑。正确的选择是漫长征途的启明星,是人生大厦的信念柱。青年选调生“磁心”向党,将“为党尽责、为民服务”的崇高追求扎根于基层沃土,是使命的赓续、时代的接力,是“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中国”的庄严承诺。“扶贫之花”黄文秀选择将最美的韶华献给百色大山,“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陈祥榕选择用年轻的生命捍卫边疆安宁,无悔的青春总是一脉相承。青年选调生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既怀抱理想,又脚踏实地,敢踏最荒芜的土地,愿进最僻远的村落,将个人抱负融入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之中,不断滋养初心、砥砺决心,无悔于青春选择。

听从“哪里需要哪里搬”的“调”遣。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跨越山海,远行万里,义无反顾扎根大漠边陲,留下了“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的青春宣言。只要党和人民有需要,总有青春的身影不畏险峻、冲锋在前。青年选调生出校门、进村门,以躬身行动奔赴“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山海之约”。在这场壮美的赴约征程上,青年选调生要时刻准备成为人民群众的“承重砖”,勇于直面矛盾多、困难大、条件差的基层一线,听得进安排、吞得下委屈、扛得起责任,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执着和闯劲,为群众遮“风”挡“雨”,展现挺膺担当。

保持“苔花也学牡丹开”的“生”气。1927 年,鲁迅在香港青年会做讲演时呼告,“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青年如旭日,拥有“开风气之先”的力量,承载“担民族之责”的希冀。青年选调生立于基层,肩负党的重托、人民期盼,切莫看轻自己,要坚信“露珠虽小,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在新的赶考途中,切勿萌生“躺平”“摆烂”的想法、滋长疲劳厌战情绪,而要保持“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蓬勃朝气,挺直脊梁、保持生机,既俯身感受基层的“细雨”“尘埃”,又抬头仰望浩瀚的星辰大海,既向下扎根、又向上生长,努力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系重庆市大足区金山镇选调生)

编辑:贺兴梅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