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峰专栏 | 青甘行⑤茶卡盐湖
作者:李立峰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5-22 10:44:59一片白色的湖,夹在两座雪山之间,泛着明亮的光,如同一面镜子。
茶卡盐湖到了。抵达盐湖的第一眼,就被她的区位所震撼。视线的左侧,是昆仑山系的旺尕秀山,右侧,是祁连山系的完颜通布山。山顶皆积雪。
“湖水与长天一色,盐湖与雪峰同辉。”湖雪一色,水天一色。作为“人一生要去的55个地方”之一,这里的广告语是——遇见最美的自己。
风景,从入门起就扣人心弦。一辆20世纪70年代运盐的小火车摆在门口,而部分铁轨则产自1904年的沙皇俄国。
历史,浓缩于一条窄窄的铁道上。跨越千年的相见,已经无法用“缘”来定义。
建于20世纪的盐工礼堂,雄浑大气。阳光下,红旗招展,红色大字闪闪发亮,充满了历史感、年代感,仿佛电影布景。
“你们是奔着天空之境这四个字来的吧?”在茶卡盐湖文化馆,听闻我们是重庆人,一四川老乡主动上前,给我们免费讲解。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乡姓马,上了年纪,对盐湖的历史如数家珍,对茶卡的热爱溢于言表。三言两语,就把茶卡的前世今生说得清清楚楚。从茶卡的湖盐,到自贡的井盐,从古代的岩盐,到现代的海盐,一路走,一路听,我们对盐之大美、盐之文明、盐之历史有了透彻的了解。
听到津津有味处,我们竟不自觉地抓起眼前的盐,丢入口中,回味无穷。那是我第一次,对盐充满好感与膜拜。
然而,对于茶卡而言,我们来得并不是时候。此时正是风季,湖面泛起阵阵涟漪,没法形成玻璃一般的倒影。又因是枯水期,雪山的融冰尚未抵达,湖面并不丰腴,看不到天空之镜,也体验不到漫步云端的感觉。
但这一切,都不重要。此时,无敌的蓝天,热情的阳光,相聚的友情,早已让我们心满意足。从登上快艇,驰骋盐湖开始,我们的心,便已经高飞在云天间、海天间。
一路上,运盐船踏浪而来。一些退休的盐船,停靠在岸边,如同无声的电影,述说着“丝路盐源,瑰丽史诗”的辉煌。
下了船,到了盐湖中心。在换靴子之前,我们第一次吃上加有大青盐的冰激凌。它如同青海一样,也是青色的,吃起来,甜味淡了一些,咸味正好回甘。
踏上盐湖的那一刻,孩子们便开始放飞自我。白色湖面,微风徐来,波纹如网,均匀而透亮地铺在盐湖之上。
孩子们在湖面来回奔跑,水花四溅,如同泡泡一般。旋即,他们便发现,此地的水花,是盐花。94%的含盐量,很快让裤子起了白。
我们行走在厚厚的盐盖上。盐盖之下,便是幽深的盐湖。不时就可以看到,湖水从盐湖中钻出来,留下黝黑而幽深的盐洞,如同盐湖的眼睛。
最后一班小火车就要到了,大家相约合影,我招呼大家排好队,四处物色帮忙拍照的人。
“你看,这队伍多整齐!”一队人走过来,我见一帅哥面善,赶紧上前。
“帅哥!帮忙拍个照吧?”我诚恳地说。
“我看出来了,你们需要我。”帅哥爽快地答应了。一句话,博得大家开怀大笑,露出的牙齿比盐还白。
旅行最温暖人心的,莫过于这些温暖的细节。哪怕是举手之劳,在异域他乡,也会让记忆多一分暖调。
返程时,坐上景区的小火车,据说时速八公里。只有慢,才能沁出时光的倒影。在这绝美之地,就让离开的脚步慢点,再慢点。
茶卡盐湖,再会又是何时?
“你从哪里来?”
“重庆。”
“重庆好哦,有山有水。”
与对面一位大叔聊天,得知他从宁夏赶来,驱车十多个小时,舟车劳顿,最终在茶卡盐湖无边的风景里,得到了治愈。
乘快艇抵达,风驰电掣,一如急迫的心情。乘小火车离开,如同蜗牛,正好用来回味。
踩着夕阳的尾巴,盐工礼堂披着金色的外衣。而我们,带着一身的盐,行走在茶卡无边的暮色里。
编辑:石俊豪 熊冬梅 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