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 |有序解禁“路边摊” 重燃城市“烟火气”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5-23 10:34:02贩夫走卒,引车卖浆,古已有之;吆喝叫卖,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路边摊”根植于民间,自带天然的烟火气质,它一头连着小本经营者的生计,一头连着广大市民的便利。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影响市容市貌”的“路边摊”渐次从路边退却,映入眼帘的是“以盛民也”的秩序井然,却少了“买卖所之也”的繁华喧嚣,失去了“市”的“城”似乎少了“烟火气”。车水马龙是城市,光鲜亮丽是城市,大厦商圈是城市,满载“烟火气”的“路边摊”构成的“城”中之“市”,也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
近日火爆出圈的“淄博烧烤”,证明了“路边摊”的魅力,许多一线城市也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在这已经燃起来的“火”上再添一把柴。在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拥抱浴火重生的“路边摊”。但如何平衡商业经营与城市管理之间的关系,成为各地政府面临的一道新考题。关键是要有序的“放”、科学的“管”、精准的“服”,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重燃起城市的“烟火气”。
有序的“放”,让“路边摊”经营“冒热气”。中央文明办已经明确,从2020年开始,占道经营、流动商贩等不再被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为各地在放宽“路边摊”经营限制上发挥了“指挥棒”作用。随着城市治理思路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城市对“路边摊”不再“一刀切”式的禁止,而是围绕有序解禁“路边摊”新修订了若干条例,上海明确可以划定一定的城市公共区域用于从事经营活动。北京提出制定实施商圈外摆经营管理规则,在重点商圈组织开展外摆试点。深圳新修订的条例表示,允许街道办根据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划定摊贩经营场所。越来越多的城市为“路边摊”亮出“有限绿灯”,在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的同时,在场所上提供便利,让“路边摊”经营“冒热气”。
科学的“管”,让“路边摊”成为“风景线”。曾经因为占道经营影响交通、乱扔垃圾破坏环境卫生等问题,“路边摊”一度“还路于民”,如今“路边摊”在多地重启,不少市民担心“烟火气”会影响“文明风”。要吸取教训,“放开”不等于“放任”,不能落入“一放就乱”的窠臼。在拿出支持政策的同时,也从审慎包容的角度出发作出规定,尽可能避免噪音、卫生、交通堵塞等问题,同时,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进“路边摊”的规范化。外摆的政策是宽松包容的,管理的底线也是清晰明确的,让政策稳稳地落下去,让老百姓获得最大实惠。同时“路边摊”可以考虑城市美学,打造景区式商业业态,营造体验式消费氛围,策划文艺集市、小型音乐会,打造以地方美食、文化体验、民生夜市等特色集市,更好地助力城市商圈增颜值、聚人气,让“文明风”和“烟火气”一同成为城市最靓丽的“风景线”。
精准的“服”,让“路边摊”更具“吸引力”。多地陆续解禁“路边摊”之所以引起普遍赞誉,不仅在于汇聚起活色生香的烟火气,更在于释放出“管理即服务”的城市理念。提升政务服务工作的质量水平,深化政府职能改革,围绕市民、游客、商贩等需求,以市场为决定性的资源配置方式,针对性地提供诸如环保、治安、交通、宣传等提供精细化、人性化的公共服务,全面打造服务型政府。在逐步解禁“路边摊”的同时,下足“绣花功夫”,因地制宜、疏堵结合,优化服务。工商、城管、税务、环卫、城市规划等多个部门形成管理合力。城市规划部门对于“路边摊”能在什么区域经营,规划时可以多听取市民、摊贩的建议。城管部门把“路边摊”作为城市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给予规范、支持和引导。形成良好的“摆摊生态”,让“路边摊”更具“吸引力”,让市民生活更舒适便利,让城市的烟火气不断升腾。
编辑:周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