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巴南区东温泉镇:打造永福“巴适”小院 推进党建引领乡村善治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5-31 17:50:16

初夏清晨,天色略暗。一簇簇乌云,乘着木耳山吹出的凉风,在低空疾驰。站在木桥上,盯着脚下那股淙淙清流,淌过幽幽碧草。不远处传来稚嫩的朗诵声,孩童们正在农家书屋里读着他们热爱的故事。循声而去,“书香育人”四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凭栏闻书声期盼永福花朵竞鲜艳”“临水览风雨诉说东泉党建促新天”立于门楣两旁,仿佛散发着墨香,倾吐着这方水土的期冀与沧桑。

这里是重庆市巴南区东温泉镇河岸村永福“巴适”小院。从镇政府驻地出发,沿着五布河畔的鲜花大道,行至红光桥,踏上崭新的柏油小道,与历史悠久的双星桥擦肩而过,顺着野公园的篱墙,经过一番柳暗花明的蜿蜒,别有洞天。山谷中,农地整洁,果林俨然,一处处精致的土墙黛瓦,星罗棋布。清泉从山中流下,穿过一个个院落;水边伫立着木质廊台,人们坐于台上,三三两两,聊聊天,下下棋,吹吹风,慢慢悠悠,过着平凡又安逸的日子。

曾经,这个住着40多户、容纳90余人的永福小院并不是这幅景象。修建于各个时期的民房杂乱无章,房前屋后是堆积如山的物料,破烂的道路上尘土飞扬,溪边散布着恶臭难闻的生活垃圾。“以前我们这个地方,自己人看到起伤心,外面人看到起摇头,哪里像现在恁个安逸哦。”永福小院的老人每每说起过去的事,便一下子来了兴致。

在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从2019年开始,永福小院被纳入人居环境区级示范点统筹打造的对象,完成了民房外立面、坡屋顶改造,实现了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建立了及时高效垃圾收运体系,并以院落为单位对连接道和院坝开展了绿化、美化、靓化。经过一年多的“整容”,永福小院换了新颜。

然而,面子上的翻天覆地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改变。为了形成一个常态良性的内循环,2021年,镇党委政府在基层组织提升年中,对永福小院进行迭代升级,于今年建成了永福“巴适”小院。

形态上,坚持党建引领。小院以农旅产业党支部阵地为小院活动场地,由产业支部书记作为小院院落长,深化“党员百分百”评价机制,党员“设岗践诺”行动,立足密切的干群关系,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运转上,突出群众主体。院落村民共同讨论起草了接地气的院落公约、议事规则,建立了积分红黑榜等机制,设置了议事亭、公告栏、家庭公示牌,逐步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做到“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村”。

创新上,推动“四治融合”。以自治增活力,将永福“巴适”小院作为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实现乡村治理从“替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以法治强保障,积极利用乡村广播、院坝会、微信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扎实开展法治培训及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以德治树新风,以对联的形式挖掘孝善文化,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比活动,不断丰富小院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智治添动能,充分利用“红岩先锋·泉心服务”智慧党群小程序反映问题并促成解决,更加高效地参与到乡村治理。

经过这番由内到外的“洗礼”,永福“巴适”小院彻底告别了过去,摇身蜕变成如今文明美丽的巴适小院。正因如此,小院的群众可以更加坦然地讲述变迁,也能够更加自信地展望未来。

片片热烈的爆竹声中,一对穿着红衣的新人在永福“巴适”小院喜结连理。他们喝过了交杯酒,在男女老少们的欢呼中,激情相拥。一阵阵快门按下,幸福的瞬间永久定格于新人身后“永结同心盼来依偎长厮守”“福缘相濡愿得携手共白头”的美好祝福。

编辑:胡晨愉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