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丨调查研究要避免三种情况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6-09 14:48:59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要把这个传家宝用对、用实、用好,需要避免三种情况。

避免瞻前顾后地“怕调研”。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刀刃向内的决心和自我剖析的勇毅必不可少。如果瞻前顾后,左一个“禁区”,右一个“敏感”,不敢问、不敢谈、不敢写,调研的作用便难以发挥。做调研需要批判性思维,自然会暴露出某些同志在工作上的问题与不足,所以很可能出现调研对象避重就轻,顾左右而言他,甚至产生敌对情绪。一些同志为了“求团结”“做好人”,或回避问题、绕开矛盾,对真正需要调研的问题视若无睹,或畏首畏尾、束手束脚,对关键和核心矛盾虚晃一枪。笔者认为,只有通过调研深入了解情况,才能优化工作、推进改革,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避免先入为主的“假调研”。调查研究对客观性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不能预设立场、怀有成见,要先有调研过程,后有调研结果,在过程中聚焦结果,切不可带着结果去“模拟”过程。一些同志为了“高效率”,带着先入为主的心态,先确定结论,后开展调研。而其所谓的“调研”,也不过是按需取证,在调查中对材料进行定向的搜索,对调研对象进行诱导性提问和暗示,在研究时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这种行为全然忽视材料本身,在调查研究中走过场,本质上还是形式主义,危害极大,值得警惕。当然,避免先入为主,并非要求调研者毫无准备地开展调研,“脑袋空空”地全盘接受,而是强调调研一定要秉持客观心态,多渠道、多角度地去了解情况,以真材料带动真思考,以真思考得出真结论,这既是对调研工作本身的负责,也是对调研对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负责。

避免危言耸听的“乱调研”。调查研究重在实事求是。对于问题矛盾,调查研究切不可随意夸张化、扩大化。一些同志为了获得上级重视,在没有认真调研的情况下,或以偏概全,对孤立问题生硬地“找共性”“找联系”。这种“乱调研”,不关心如何通过扎实的调研来找到问题的关键,只在意怎样依托诡辩的话术把调研文章写得“吸睛”,看似文采斐然,实则空洞无物。只有在调研的实际过程中稳扎稳打,调研文章才能锦上添花,否则将导致重点失焦,该重视的问题得不到真正的重视,该解决的矛盾等不来真正的解决。要避免“乱调研”,就必须拒绝功利主义,不唯上,只唯实,把调查研究真正当作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重要方式方法。


编辑:池莲莲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