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尹希东专栏|野桑葚

作者:尹希东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6-09 15:18:59

1.jpg

六月初,麦穗儿黄的时候,黄河入海口荒原上的桑葚也熟了。这个时节,你来到荒原上,到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这些绿色或高或低,或自成一片或自成一团,有的分布在水泡子、沟渠边,有的生长在采油小站、井架钻塔旁。若从高空看荒原,这个时节的荒原就一直沿着目极的视线绿到了苍茫的天穹。

在这无边的绿色中,你远远地会看到一棵、几棵或是连成片的异常茂盛的树木,你认为它们是柳树、槐树、荆条树或是什么别的树,但走近了却发现不是。它们是自成一景的野桑葚树。

这些野桑葚树,是自然生长的树。它们有的叶子宽圆,有的叶子扁长,有的叶子细小,有的树干直直地往天上窜,有的多少年了也是矮矮的。桑葚果实也是各异,有的果穗儿长长的,像麦穗;有的圆圆的,胖得似葡萄;有的则似蚕蛹;还有的像黄豆粒,直到老去了也永远长不大。同为桑树科家族,却各有不同的生命结果。这些种类的不同,决定了它们来自不同的区域、方向。它们是怎么来到这千里荒原的?它们的故乡在哪里?它们为何落入这片生长着寂寞野草的土地?谁带着它们来的?是荒原上的人,是空气中的风,还是南来北往的鸟儿?这让我感到它们的生命背景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

在这些猜测中,我更相信鸟儿们的力量。这无边的生态荒原,是鸟儿们一年四季的天然家园。随着四季的更迭,它们在来来往往的迁徙中,或许把啄食过的桑葚果种子带到了荒原。当我在桑葚林里采摘果子的时候,我看到地上有鸟儿们留下的紫色的带着桑葚果粒的粪便。这些粪便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的泥土里发芽,然后就在岁月中长成某个地方的野生桑葚树。在大自然里,鸟儿是最有说服力的,哪儿的生态环境好,它们就喜欢驻扎在哪儿,并筑成快乐的家。

在这个燥热的时节里,鸟儿们喜欢待的地方,就是桑葚树上,喜欢吃的就是甘甜的桑葚果。鸟儿无论飞到哪里,落在地上的粪便皆是紫黑色的。

这时的鸟儿总喜欢成群扎堆,从一棵野桑葚树,忽地飞上另一棵树,落在枝上群啄争抢。它们飞到哪棵树,哪棵树就哗啦下一阵子“桑葚雨”。但它们的争抢似乎不是单纯为了果实,更多是因为欢乐开心:有的压根就没有啄果实,有的伴着飞,有的飞到伙伴的翅膀上,有的相互追逐,有的边啄边用嘴梳理羽毛,还有的一个劲地亮嗓子,叽叽叽,喳喳喳。这时的鸟儿,被桑葚果养得肥嘟嘟,羽毛格外油亮,叫声格外响亮,隔着老远就能听到。你若是一时找不到桑葚树,顺着荒原风声送来的鸟鸣声,就能如愿以偿了。

桑葚树,对于鸟儿们来说是如此的幸福,而对于生活在荒原上的石油人来说,同样是能带来口福和乐趣。每当这个时节,人们便利用周末、业余时间,或家人一起或三个好友或成群结队到荒原上去采撷桑葚果。因为桑葚树长得到处都是,所以不必担心采撷不到。此时,荒原凭着宽广的胸怀,不仅养育各种绿色植物,也快乐地接纳来到它怀抱里的每个人。

当节气过了立夏,到了小满、芒种,干燥的南风便会加快催促桑葚果成熟的脚步。绿色的果子,在阳光的暴晒下,渐渐变为白色、红色、鲜红色、紫红色,再由紫红色变为琥珀色、紫黑色。阳光穿过桑葚叶照在果实上,亮晶晶,耀眼,俊美,一串串果子就像节日里的彩灯挂满枝头,让人陶醉。风一吹,熟透的果子便啪嗒啪嗒往下掉。穿梭在林间采撷时,不必用力,只需手指稍稍一碰桑枝,熟透的果实就落进半握着的手心里。一边采,一边吃,不一会儿就能吃个肚儿圆。用手摇动树枝,哗啦哗啦的“雨”声,美妙灌耳。一阵“雨”后,桑葚果落满了干净的草丛,一个个黑油油的,闪着光。

经过不知多少岁月的造化,这里自然而然有了成片的桑葚林,一直绵延到海边。这荒原上的野桑葚果,历经阳光雨露的滋润、黄河水的浇灌、肥沃腐土的养育,其口感、味道、甜度很特别,似蜂蜜、似甘蔗、似冰糖。“深树鸣鸠桑葚紫,午风团蝶菜花黄”,“蜜蜂出户樱桃发,桑葚连村布谷啼”,望着甜美无比的桑葚果,我想起了古人描写桑葚的一些优美诗句。从古至今,一颗颗桑葚果寄托着、延续着人们对甜美生活的遐想与向往。

有一次,我去海边的五号桩桑葚林采摘桑葚,忽然听到林子里飘出一阵阵动听的歌声,于是钻进林子里想看个究竟。透过树木的间隙,我远远地望到林间有一抹抹红。走近一看,发现原来是附近的一群采油工干完活后在桑葚林里休息,她们席地而坐,一边吃着甘甜的桑葚果,一边在唱歌。这飘荡在荒原上空的歌声、笑声,欢乐声,深深感染了我。这让我感悟到,在这艰苦荒原上一年年、一岁岁经风沐雨而成长、成熟的人生,比桑葚果更甜、更美!

(作者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化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郭羽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