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李晓巧专栏|呼伦贝尔草原的人与物色

作者:李晓巧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6-11 00:43:59

内蒙古海拉尔机场简朴平和得有点像长途客运站,所不同的是,这儿停的是飞机。火车从海拉尔到牙克石之间有个小站,叫“扎罗木得”,上网搜了一下,蒙语意思是“有小鱼的地方”,但这里却属于有名的大雁煤矿区。产煤的地方有小鱼!这让我们的呼伦贝尔草原旅程,甫一开启就有了些诗意的不同凡响。

先说草原上的云。草原司机老王说,那家伙,好像一踮脚就能咬上一口。他说的“那家伙”是云,草原上的云。

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云绝非一般,外形姿态万千,有的腾空涌起,仿佛头顶的海市蜃楼;有的形似白色的骏马、大象或是散落的羊群,在草原上空缓步逡巡;俄而,云朵又聚集于草原和天空相接的远际,恢弘磅礴,像一块块硕大洁白的新棉,悬在空中,仿佛差那么一点点儿就压在山坡上。抬眼遥望,因着太阳的折射,云朵的色彩分了几层,上一层是邈邈的白色,夹在中间的是亮黄,下一层又像是红光闪耀的金饰带。

那年七月的阳光下,和风细细,草原上的云瑰丽诡谲。

再说草原上的山。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山,绵延,厚重,我不知道其他大草原的山是否都这样。在这里,我竟恍然感受到江南山色的静美——山在这里是真正的宁静、幽美,嘈杂喧嚣一丝不染。但连绵起伏的群山与静穆无边的草原相伴,却内含着某种用心才能触摸到的张力,让人有一种蓄势将发的冲动,去策马,去狂奔,去嘶吼……

群山雄伏,苍然静穆,远观略呈青黛,近看则绿得鲜灵灵的。眼前一面山坡,从车上望去,碧绿与深青交融,待看分明,那深青原来是天上云朵的投影,还在调皮地移动。

兴安盟与呼伦贝尔是紧邻着的,但它的山要陡一些,石多,而且骨感。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山低调敦厚,山坡较缓,草也厚一些。坡底常有许多灌木,坡上大片大片地种着草药、麦子和油菜,承载着满满的希望,劳作的人们点点簇簇地成为山坡上生动的风景。

还有草原上的油菜花。呼伦贝尔草原的油菜花是几个坡几个坡地连绵纷呈着,热烈而豪放,像草原的团风,像叱咤的马阵,金黄敞亮,大气沉着。七月,江南的油菜花早就了无踪迹,而呼伦贝尔草原上却菜花粲然。20多天的油菜花期,渲染得草原胜过江南,那宏大的阵势,真得骑马观花哦。

额尔古纳湿地里河道曲曲弯弯,“云自无心水自闲”,静静流淌,云锦一般的油菜地铺在仿佛不太远的山坡上,好似不经意,却又“呼——”地一下蹿了出来,满眼皆是,心境豁亮。阳光照射下,接天菜花灿烂至极,一个调皮的孩子惊呼:它们就要淌出金黄的蜜!放眼望去,菜花地好似一幅巨大的泼墨写意,而且它还总是在变幻着独特的色彩,无法用文字去贸然描述。

河流也是草原上的重要点缀。莫尔格勒河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称,静谧温顺得好像并没有在流淌,但它却滋养了整个呼伦贝尔大草原。牧民颇为神秘又很自豪地告诉我们,莫尔格勒河从未干涸过,也没有漫溢过。河流在哪里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根河”之名来源于蒙古语“葛根高勒”,意为“清澈透明的河”。导游说,这里每年9月中旬会下第一场雪,积雪60厘米至70厘米,最低温度达到零下50多度。一碧如洗的天空下,从群山众壑间蜿蜒而出的根河水,蓝亮亮的,像一匹端庄神秘的宝蓝绸缎,远远望去,让人不敢轻易染指。

激流河,在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里,外表与浙西山区的河流颇为神似。莫尔道嘎,蒙古语是“上马出征”之意,鄂温克语为“碧水”之意,鄂伦春语是“白桦林生长的地方”。一个语汇,意思涵盖着刚柔两面,或许这才是激流河的真面目。这条草原与山峦孕育的河流,汩汩汤汤,像条飘过的黛色哈达,随风过耳。趁着坐船的机会摸了一下河里的水,冰凉。

此外,还有“海一样的湖”——呼伦湖,当地牧人称它为达赉诺尔,《山海经》中名其为“大泽”。现在的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湖水深广,碧波浩渺。呼伦湖的“姊妹”是贝尔湖,鱼类颇多,其中鲤鱼以“大、肥、香”尤负盛名,是天然渔场。

草原上的景色层次分明。樟子松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像列队的戍边武士。湛蓝的天空下,成群的白桦林意气风发,绿得发亮的叶子团团簇拥着银白色树干,迎风摇曳,叶声细碎婉转。在那里站了一小会儿,人的心里顿然敞亮得像听了首优美的小提琴曲。偶尔有苍鹰在空中盘旋,褐翅徐舒,上冲下俯,那气势仿佛在昭告着,它是草原的守护神。

七月的草原,就是一块巨大的画布。连绵舒缓的山峦、麦田、油菜地和云,还有绿浪奔涌,山花烂漫。站在草原上,白云朵朵的天幕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穹庐,群花竞放、绿草如茵的大花地毯上,迤逦奔涌的菜花地好似金黄色围脖。于是,油然而生一种陶醉,一种沉迷,一种壮美,或是另一维度的雄犷,诱人奔冲驰突,策马听风……

巴尔虎部落的骑手马术精湛,翻腾跃挪,红绫翻飞,来去如风。

牛和马在林间草地悠闲地嚼草,白色的羊群散落在草原上,像一簇簇雨后的蘑菇。菜花地边,头蒙亮纱的养蜂人,弓身打理草药地的农人,倚靠在摩托旁低头看着手机还不时地张望牛羊的牧民,倏忽来去的大大小小车辆,衣着五颜六色、欢声笑语的游客……这一切,混合成草原上独有的协奏曲,又好似在演绎既蕴藉浑融、恬静悠然,又风格清雄、豪放飞扬的草原之诗。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草原上的生活。到草原人家喝蒙古酥油茶,吃牧民自做的奶干,可爱的圆脸短发蒙古族小姑娘用汉语字正腔圆地同我们说话,一只羊羔紧跟着孩子们寸步不离,他们给它起名“端小白”,因为据说羊羔与他们的同学端木一样,喜欢趴在地上“研究”植物。

满洲里的中苏路上,俄式建筑多,中俄商品并呈,琳琅满目,风情独特。小巷中有菜场,西瓜、香瓜、葡萄、苹果、梨子、李子……品种丰富。那西红柿有拳头大的,也有小酒盅那么小的,颜色有红的、绿的,还有黑色的。

趁着季节,牧民赶着轧草。那年草原上雨水丰沣,水草好,七月中旬开始第一次轧草,到八月底,草又长好后还能再轧一次草。导游说,有了充足的草料,马牛羊就可以过个好冬了!

司机老王是满族人,老家在扎兰屯猎民队,移居海拉尔,去上海打过工。现在,他的儿子在发电厂,女儿在水利局,旅游季节他给游客开车,能看得出来,朴实而健谈的他对自己的生活和家庭都很满意。他介绍,草原上的牧民除了养殖牛羊的收入外,还有国家对草原牧地的补贴,根据牧地的多少发放。

草原上的元素还有许许多多。草原上的雨看着看着就来了,有块乌云即有一阵降雨,而后或又满目艳阳。一边是疾风骤雨,一边却是白云蓝天,刺激着感官。马牛羊悠闲地吃草,有风有雨有太阳,都一样,它们泰然自若的样子,让我吃惊。

导游小王说,这个季节,林子中有味道很不错的野果子,有红色浆果的“牙咯达”,有黄黑色的臭李子,有叠成一串串的红色的山丁子,有野生蓝莓……哦,还有一种叫杜香的植物,开一种白色小花,是做古龙香水的原料!说起这些,她颇为自豪。

另一个导游小伙子,姓高,蒙语名字为“宝音楚古拉”,意思是“聚福”。他的讲解细致扎实,话不多,你不追问,他不多答,但是他对蒙古族历史很熟悉,颇有见地。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如果稍微了解一点呼伦贝尔草原的历史,你就可以感受到,在舒泰平和的外表下,草原内聚的贲张劲气和忠勇血性。八十多年前,东北抗联战士曾在这里誓死抵抗法西斯的侵略,美丽的草原没有掩饰当年鏖战的印记,这里曾书写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页。有小鱼的地方必有水之柔和,有煤藏之处应蕴含着火的刚猛——柔和而刚猛,这或许正是广袤的呼伦贝尔草原的内在禀性!

一些中外学者研究声称:呼伦贝尔市的扎赉诺尔有史前人类文化遗存,可以称之为“扎赉诺尔原人”的先民,生活在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他们从包括呼伦贝尔草原在内的北亚草原东迁,部分人去了朝鲜、日本,可能还通过白令海峡到达了美洲大陆。

旅程中,孩子们常常煞有兴味地昂首歌唱:“呼——伦贝——尔……”声音轻快而婉转,如在草原上,如行林风中,奔腾向前。在一派质朴平和中,蕴涵着对生活的挚爱、对大自然的虔诚、对美的沉迷与忠诚。听着,听着,醉了。

从海拉尔机场坐飞机,经大连短停,5个小时后,即从塞北回到江南,直径距离1900多公里。呼伦贝尔草原——再见!

编辑:陈呈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