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宁做同行者,不做吹灯人
作者:曹文生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6-19 14:38:18倘若心里无路,便不会开出一条路来;倘若心里无光,便会吹灭所有的灯。
人间清醒者,会记住一句话: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彼此打开,让光落在生命里,让彼此之间都有一种温度,彼此都好。
胸怀宽广者,必然是朵花托举着百花,而心中狭隘者,必定是只见朵花不见群花。以花喻人者,固然知晓其中的道理,可是在现实中,很多时候会被一些东西遮蔽住眼睛。
作为青年,必然眼光放远,看到世界上的每一阵风与大地上麦子的关系,唯有如此,才能将世界脉动与大地事物联系在一起。
《庄子·大宗师》记载,泉水干涸,有两条鱼靠对方的唾液活命。尽管庄子言在此而意在彼,生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思考,可是,我无法剥离一种现实中的困境:唇亡齿寒。如果是汪洋可见而执拗于车辙,必然是肤浅者;如果汪洋遥远而不抱团于沟辙,必然是无知者。以现实之机遇,借眼界发力,方可知晓去处与来处。
作为青年,我们势必不能故步自封,没有人能忽视这个广泛联系的世界。那些试图剪去与他人脐带的人,必然也剪去了自己的生命;那些试图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必然行者方致远。
格局,才是打开世界的钥匙。
我中国之青年,必然具有高远的胸怀,用海纳百川的智慧去相信“一朵花的开放不是最美”,而是美的前奏。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互相鼓掌的人,才能赢得尊重,只有彼此欣赏的人,才能获得幸福。人犹如此,国更如是。
互惠互利,让天空永远充满阳光。
盛唐的天空里,一定藏有丝绸之路万里行的歌声,唯有兼容并包,彼此接纳,才能铸就辉煌。盛唐的诗句,顺着丝绸之路抵达更远的远方,带回来的,是眼界,是新奇,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探索。
每一个站在大地上的人,都是发光体。
我们是众多萤火之光的一束,可是,萤火之光,也能闪耀于黑夜。替别人点灯的人,一定多了一种感恩,替别人点灯的人,一定获得更宽广的世界。
科技让世界变得小了起来,或许,只有做一个开路者,做一个点灯人,才能扩展自我世界的广度与长度。
一个只知道低头走路的人,势必看不见远方与天空,一个只知道抬头看天的人,也一定看不见大地与近处的风景。
中国之青年,既要抬头看天,又要低头看同行者的灯火,且默念着:我若温暖,世界便是晴天;世若冷霜,我必暖而唤之。
(作者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陕西作家班学员)
编辑:贺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