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云阳县沙市镇:绘就“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 探索山区强村富民新路子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6-25 17:08:09

“一枝一叶总关情”。行政村是村民生活的基本单元,群众生活怎么样,干部状态怎么样,都能在这方天地里看到端倪。

近年来,云阳县沙市镇奋力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围绕建设“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家园的理念,推行党建阵地向户外延伸、人居环境整治“赛马比拼”机制、网格治理“1355”工作法,积极探索山区库区强村富民现代化新路子。

阵地向外延伸,“户外党建”成新时尚

在新桥村初心广场,围站着学生、党员干部和群众60余人,正在开展一场党群实践教育活动。殊不知,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地。

“住在居民点的村民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天清晨和傍晚,都会三五成群,沿着路休闲散步。”新桥村党支部书记钟伟介绍道,但是,过往车辆较多、沿途路又窄,群众散步存在安全隐患,也没有一个休息和游玩之地。

怎样对这一段路进行改造既能够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又能够满足群众游玩休憩赏景需求?这一问题一直在钟伟的心中挥之不去。“年初,我们组织党员、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和小组长一起,经过多方实地考察和设计规划,终于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方案。”钟伟介绍说,就是在路边培植花草和设置人行带,改造升级“桥湾”“老道班”等荒地、边角地,建成初心广场、和美亭、和心亭、“奋斗”招呼站、饮水思源等精致节点7处。同时,将红色文化、廉洁文化、面工文化、乡风文明和服务项目等融入其中,打造一个开放式、共享式、全天候户外党建基地。

在该支部和村民的共同参与下,历时3个月,建成了一条长约2公里的村级路边“党群实践教育长廊”。如今,巨幅党旗屹立在大山脚下,旋转水车与“和心亭”遥遥相望,“新桥面坊”在党旗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该基地建成以来,每天参观群众300余人,举办专题活动20余场,已成为沙市镇“对外门户、党员之家和冬训基地”,“户外党建”已成新时尚。

沙市镇探索“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发展新路子,因地制宜打造以村命名的“富柿山居、新桥工区、复垭茶道、上坪溪谷、新楼花田”等主题产业园区,将阵地建设与产业园深度融合,形成“沙市新八景”,让游者悦、观者赞、村民富。

推行“赛马比拼”,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不见了,村庄道路整洁干净,门口就是文化健身广场,村里的环境变好了,老百姓的精气神也越来越足。”看着村里的变化,村民向仲平竖起大拇指点赞。

连日来,各村(社区)组织村干部、组长、党员和在家农户在全村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对房屋改造、闲散地利用、柴草堆放、鸡鸭圈养等内容进行现场观摩“赛马比拼”。

“只要把自己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就会有奖励,我上个月用积分换了抽纸1提,争取这个月再做好一点,去换袋洗衣粉。”村民黄孝高一边向观摩组介绍村里的积分制管理办法,一边带着大家往院子里走,“你们来看嘛,把鸡鸭圈养起,在院子里种点花花草草,这个生活环境安逸得很。”

“一村美引来百村‘净’,‘赛马’机制有效激发了干部群众比学赶超的干劲。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硬任务,在整治工作常态化、管护工作长效化上下功夫,才能赢得主动。”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沙市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全镇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竞技场”“赛马场”,在人居环境提升上“出实招”,在工作推进上“动真格”,不断刷新的“颜值”和群众的满口点赞。同时不断优化乡风文明积分评选机制,建立和完善常态化保洁、日常监管、宣传示范等机制,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不断提升村容村貌,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

精准要素配置,着力打通堵点难点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行政村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米”。基层治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基层和谐稳定。

行走中不难发现,每家每户门前都张贴了一个“连心卡”,上面有村干部、民警、组长等网格员的联系电话和服务事项。

形成了“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格事尽知、事在格了”的网格共治体系。

据了解,该镇坚持“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并结合实际探索出“1355”工作法,既把党建、平安、民政、应急、环保等纳入“一网统管”;以镇村干部、公益人员、志愿者为主,汇聚成“三股力”;按矛盾纠纷难易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绘制成“绿、蓝、黄、橙、红”五色图,并且明确调解人员、地点和时限;经过点单、派单、调处、反馈、评价五个环节,并形成闭环的网格治理“五步曲”。构建起法治护航、德治固本、自治强基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持续提升村民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自“1355”工作法推行以来,真正将力量、管理、资源、服务等各类要素精准配置到每个网格,形成人人参与的共治格局。完成独居老人日间照料、征地拆迁纠纷、邻里矛盾纠纷调解等难事67件,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下一步,沙市镇坚持党建统领,持续开洁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行动,让通道变赛道、节点变景点、山区变景区,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发展壮大水电、茶业、生猪养殖、中药材种植等富民产业,把美丽山水转化为美丽经济,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编辑:胡梦元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