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余胜前专栏|“人各有命”的三层深意之②人各有“天命”,要坦然正视

作者:余胜前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6-27 09:12:59


“人各有命”的第二层深意是:人各有“天命”,要坦然正视。

我这里所说的“天命”,并不是上天注定难以更改的宿命,而是先天授予一个人的禀赋。

所谓“花有百样红,人与人不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就连我们每个人的指纹也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

这种先天禀赋不同的根源,除了独特的遗传密码基因以外,还包括胚胎期间的发育、出生后生存环境的影响、个人生活习性的差异,等等。成万上亿种综合因素的细微差异,造就了我们每个生命的独特性和唯一性。

不管我们或高或矮,或俊或丑,或全或缺,或智或愚,那都是上天授予我们独一无二的禀赋。如果上天为我们关上了一扇门,那一定会给我们打开一扇窗,就像很多失明者有着惊人的听觉、触觉,很多“雨人”有着超乎常人的想象能力和绘画天赋一样。只要我们不自暴自弃,就一定能够找到打开那扇窗的按钮。

当然,任何一个人的“天命”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是有局限性的。而且这种局限性在年纪较轻的时候是难预知和识别的。这就需要我们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去尝试,去找到自己发展的“天花板”。就连至圣先师孔子,也是经过多个方面的尝试和努力,一直奋斗到50岁之后才发觉自己人生发展的局限性在哪里,故而说“五十而知天命”。因此,对于我们常人来说,更不要过早地轻易自我设限,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训练、实践,去发掘和发现自己的先天禀赋,去感知和认识自己的“天命”。

对于孩子来说,孔子的教育原则是“因材施教”。教育的最重要职责就是发现和发掘孩子的天赋,继而发挥和发扬孩子的天赋。然而,现实生活中不能正视孩子的“天命”、忽视孩子天赋的却大有人在。我们总是习惯于拿“别人家的孩子”作参照:你看某某怎么聪明、怎么能干,你咋就这样笨呢?你看某某如何听话、如何懂事,你咋就这样不让人省心呢?

有的人天生对数字敏感而对文字迟钝,有的人天生对文字敏感而对数字迟钝,有的人擅长形象思维,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爱因斯坦曾说,每个人都身怀天赋,但如果用会不会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只鱼,它会终其一生以为自己很愚蠢。当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没有像猴子和鱼那样显而易见,因此我们很容易忽视这种“天命”的差别,而“一把尺子量到底”,认为人都是“两个肩膀抬一个脑袋”,别人家的孩子行,为什么我家的孩子就不行呢?

即便很多成年人,在反观自身时也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天命”,要么妄自尊大,要么妄自菲薄,很难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劣势、长项、短处。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在说人很难真正做到有自知之明,很难坦然地面对自己、欣然地接纳自己、毅然地改造自己。

所谓“人比人、气死人”,认识不到自己的“天命”,盲目地羡慕别人,简单地不恰当地去和别人攀比,就是庸人自扰、自寻烦恼。

努力发现和发掘自己的“天命”,活好自己,便是生命的最好状态。

“人各有命”,正是提醒我们必须正视我们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不要盲目和他人攀比;同时也警醒我们不要过早地自我设限,而要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尝试,去发掘和发现自己的“天命”。


编辑:龙宣辰 陈诚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