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甜玉米的味道
作者:王泽见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6-30 11:21:59从初夏到深秋,最让人垂涎的就是青棒子。
“青棒子”是俗称,就是尚未成熟的玉米棒子,青,是青涩,不成熟。刚掰下来的青棒子,外皮是青绿的,玉米缨子仍嫩生生地鲜亮着,在青绿外皮的顶端,淡紫色或者红色,一根根聚成一束,像发辫的末梢,我们叫青棒子。水煮青棒子有独特的香甜味道,那种香,融汇了天地精华,经大自然的滋养,很难用言语表达,但是会一直沁入人的心脾,让人通体舒泰。
小时候,我们最喜欢做的一件事的就是煮青棒子。因为喜欢吃青棒子,姥爷自春寒料峭就点上玉米,一直到麦子成熟再种上玉米苗,这样从初夏到深秋,一直都会有青棒子吃。每当姥爷说,到地里摘青棒子吧,我们就像过节一样高兴,在玉米地里乱窜全不顾玉米叶子会划伤手臂和脸颊。
从地里摘一篮子青棒子回来,“哗”一下倒在地上,青棒子们立刻蹦跳着四散开来,像调皮的孩子。最外面的老皮剥掉,一下子撕开青皮,三下五除二把还嫩生生的玉米缨子摘掉,露出嫩黄的玉米来,玉米们排得整整齐齐,像传说中的贝齿,指甲一掐,立刻溅出一股汁液,这样的玉米才符合青棒子的标准。把它们整整齐齐地排放在大铁锅里,盖上木头锅盖,柴火红彤彤的,映红我们的小脸,汗水沿着脸颊流下,却一点都不觉得热,锅里的青棒子早已香气四溢,用柴火煮出来的青棒子有独特的香,那香气是如此诱人,热点算得了什么呢。
姥姥掀开锅盖,用筷子把最上面的玉米夹出来,在手里翻来覆去地颠,边颠边用嘴不停地吹,我眼巴巴地看着,两眼随着热玉米转动,直到吹得不热了,姥姥才递给我说:“快尝尝熟了吗?”“真香真好吃!”我边点头边迫不及待地啃,一个玉米下肚,也没尝出到底熟没熟。其实熟没熟真的不重要,即便是不很熟,也香气四溢,生吃也好吃。
每隔几天,我们就会到地里检视一番,找出青棒子来,美美地煮上一锅。这样的快乐日子,可以从初夏一直持续到深秋。到了深秋,玉米都成熟了,仍会有晚长的玉米还在发育期,但是天已凉,玉米秆从青绿变得枯黄,节气已过,即使是没成熟,也被从玉米秆上掰下来,这样的玉米,个头虽然不小,玉米粒却稀稀拉拉的,俗称“老人牙”。在剥玉米的时候,这些“老人牙”单独放在一边,等院子里一半是剥好的金灿灿的玉米,一半是小山样的玉米叶子,伸个懒腰站起来,把那些“老人牙”们一股脑地放进锅里,添上把柴火,一会儿就能闻见玉米的香,这种香,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它是那么地好闻,又香又甜。记忆里最深刻的是深秋天凉,姥爷清晨从地里回来,鞋子和裤管都被露水打湿,变戏法一般从身上拿出几个“老人牙”玉米棒子,我们立刻从睡眼朦胧变得欢呼雀跃。
煮出来的青棒子是甜的,煮玉米的水也是甜的,每次煮了青棒子,锅里的水都不舍得倒掉,留着喝,黄绿色的煮玉米水,汪在锅里,喝一口,有玉米的甜和香,炎热的夏季里特别解渴。
青棒子,给我们的童年,添了多少欢乐呀。这欢乐是姥爷用心给的,有哪个人会费那么多心思,隔上个十天半个月就种一次玉米呢?那些田边地角,都被姥爷利用起来点上了玉米,只因为外甥喜欢,只为了给外甥一个惊喜。
从初夏时节一直持续着,早市上每天都有拉了一农用车的青棒子来卖的农人,一群人围拢着他的青棒子,他忙得不可开交,他一定是从春寒料峭到小麦收割,隔上些日子就种一次玉米,不然怎么会一直有玉米卖。同姥爷在世的时候做法一样啊。
编辑:周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