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唐盛花专栏|嗅墨伴花开

作者:唐盛花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7-02 12:59:59

阳台窗台上有一盆昙花,厨房窗台上也有一盆昙花,两盆花在各自的领域默默成长,从两片叶到四片、六片……不知什么时候,悄悄从防护栏上探出头来,彼此努力隔空相望。

我爱花,却不懂养花,更从未两盆花浇水、施肥。每天早出晚归,匆匆忙忙,偶尔的一瞥也没有在眼底投下剪影。倒是老妈精心地打理着它们,每天清晰地记录着它什么时候冒出了新芽,什么时候打出了花苞。

临近学校期末的日子忙得昏天黑地。一周的值班生活结束,终于下了个早班,到家时天刚擦黑,一弯新月躺在澄澈的天幕上,闪亮的金星在它右侧紧紧伴随。

老妈喜滋滋地迎上来:“今晚有两朵昙花要开了,一盆一朵。”

“昙花要开了!”一周不见,它们竟然用花开的方式迎接我。我扔下背包冲向阳台。长长的叶片上,褐色柱形花柄斜斜朝下,前面骤然向上弯曲,托举起一个孩童拳头般大小的花苞。花苞外面包裹着一缕缕暗红色羽毛状的花丝,顶端露出一圈白来。看来,昙花真的要开花了!

对昙花的认识,最初来自儿时学过的课文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其中有这样一句:“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在夜里开放。”就这浅浅一句,入心了。

我对昙花心心念念几十年,终于能在自己家里看见花开,岂能错过。不过,我不会约朋友来,也不会秉烛夜游,就想一个人静静地陪着它花开花谢。借等待的时候好好练练字,嗅着墨香伴花开,不也是一种乐趣吗?昙花在夜里开放,用花的白诠释夜的黑,我也选择黑纸白墨,至于字帖,我则选择王羲之生平最后的一幅小楷《孝女曹娥碑》。因此帖结字扁平,用笔多不藏锋,有隶书笔意,每个字都透露天真之趣,加上碑文本身就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我甚是喜欢。

心动立即行动,摆手机支架、洗手、选帖、铺纸、调墨……知女莫如母。在我做准备的时候,老妈已经把两盆花捧到了我的书桌上。那两盆隔窗相望整整一载的昙花,终于第一次并肩,两个花苞微微倾头,似一对恋人偎依着窃窃私语。我架起手机,对准花调至延时拍摄模式,而后端坐书桌前,提笔蘸墨,落纸成字。屋里飘荡着我最喜欢的箫乐《春江花月夜》《忆江南》《半山听雨》《葬花吟》《空山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一个字、两个字,一行、三行……老妈睡了、先生睡了,小区人家窗户上的灯光次第熄灭,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静得只剩我与花相看两不厌。我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临写,时而抬眸望一眼花,内心与眼神都平静得如毫无皱褶的湖面。我坚信,花是懂书法的,懂音乐的,懂我的,一如我懂花。

花苞外面的花丝慢慢舒展开几绺了,前端张开一点点了,如娇憨的婴儿嘟起小嘴与人逗趣;花苞前端慢慢发生着变化,开口如跳棋珠子大小、乒乓球大小、鸡蛋大小,能清晰看见里面的花蕊了。昙花的花蕊与别的花蕊不同,最前面是向四面伸展开的如章鱼触须般的花丝,稍粗;后面还有一小撮长长的细细的花丝,花丝顶端是淡黄色的花粉。花开得很认真,一点点、一点点慢慢发生变化,我写字也很认真,点横撇捺一笔一划在纸上游走。终于,一片花瓣挣扎着舒展开来,紧接着两片、三片、四片……两朵花就那样在我面前张开了所有花瓣。盛开的花有碗口那么大,白色的花瓣温润如玉、洁白如娟,那么轻柔、娇媚、诱人。一股浓郁的花香从花蕊中飘出来,伴着墨香直冲我鼻,我瞬间沦陷,心情前所未有的舒畅。在墨韵中伴着花开,原来是如此美妙、如此愉悦。

两朵花都开了,就那样静静地在我面前绽放,花瓣挨着花瓣,花丝都朝向同一个方向,那样惊艳、那样热烈。“刹那的美丽,一瞬即永恒”,那一刻,我终于读懂了昙花的花语。

花开了,我却不忍心睡去,继续伏案写字。音乐很轻,笔尖落纸很轻,时间的脚步也很轻。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每片花瓣上便都有了月辉在晃动。当最后一个“之”字在纸上定格,抬头凝眸间,我湿了眼。短短10个小时,两朵花在我面前惊艳绽放,把生命中最美好的瞬间展示给了我,又在我面前默默凋谢,垂下高傲的头,只留给我一个蔫蔫的背影,这过程如此美妙、如此动人。

从彼此的生命路过,我守候它花开花谢全过程,它陪伴我与一本碑帖耳鬓厮磨。在彼此陪伴的过程中,心静了、净了。这份美好,留下了50秒的延时记录,我珍藏了。

(作者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周龙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