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德成专栏|满月印象
作者:谭德成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7-03 14:51:36
天上的满月落地栖息,寻觅千里万里,落在了秦巴的古道旁。从此,日落归山后,月光清辉填满了千沟万壑。夜越深,月更明,万千山水的世界也显得格外静谧。这里,便是开州满月。满月镇的名字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满月槽,此山槽在农历十五,月亮可照满全槽,因而得名满月;还有一种说法,传说东汉皇帝刘秀在此娶妻生子,孩子在此满月,故而得名满月。
这个夏天,是我第三次踏上满月这片山地,每去一次,满月的印象都会更加深刻和丰富。这里真是一片有情有趣有景有歌有乐的大山。清晨,柔和的阳光从树林间洒下,照耀在一片斜坡上的座座纳凉小屋,宛如飘逸的金色云朵,风儿一吹,林子摇动,小屋又像在童话里荡秋千。就在这样的时光画面里,沏一杯绿茶,会有无限的遐想。天空也是奇幻无穷的,一会儿山边飘来一方蓝色,给天空贴上了一层膜,海水一样的湛蓝;一会儿笑盈盈的云朵悬浮在山前,手舞足蹈,送来天地间的欢乐;一会儿像小孩儿撒娇似的,一把淘气的热泪洒下来,趴在山间里打着滚儿。而眼里的群山,一山连一山,山外有山,天边还有山,像过了滤镜一样的高清。山水淘洗出的青翠,一尘不染!
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身在此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夜里遇上了当地“山歌王”凌发轩,把盏言欢后,他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满月的传说和民间流行的山歌,让我们兴致盎然。临别时,约定第二天去他家详细聊,他骑着摩托车一溜烟儿似的钻进夜色里……
第二天清早,我们坐着车往他家里赶。“天啦!”突然有人惊呼,一行人紧张了,手心就捏出了汗。原来,眼前出现了一堵壁立千仞的万丈悬崖,车必须经过这条挂壁的天路才能去到“山歌王”的家。无奈之下,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只有大着胆儿往前走。脚趾抓车底,双手紧紧地抓住坐垫,大家都屏住呼吸,生怕打扰到司机操作,一声不吭地走出了这“魔鬼”般的路段。“山歌王”的家就在这段路的出口处,屋后的石头风吹雨刷,天然形成一张笑脸,门前的一方袖珍石林成为他唱山歌的原生舞台,他从这里翻山越岭,把山歌传到了山外。有幸,他后来将我创作于满月的一首作品《山山水水梦一回》唱到了北京,登上了央视《星光大道》的大舞台。如今,这条路,这座石林,还有那张笑脸,和山居的小屋,跟着山歌飞出去了,天南海北的人儿都在这里留下了打卡体验的身影。
这次应邀来满月采风,主要是收集挖掘开州民间流传的山歌,特别是满月的山歌。走进形如一只山鹰展翅欲飞的阳光棚里,早早聚在这里的来自各路的民歌非遗传承人,已经是歌声如潮了,敲起锣鼓拉起歌,此起彼伏,喊山喊月喊太阳,一嗓比一嗓亮。穿山调,雀儿调,螃蟹调,薅草锣鼓,山歌号子,还有一些整理出的新民歌,唱响在蓝天下,回荡在云谷里。作为满月原住民的“山歌王”亮开了第一嗓,唱完《背二哥》后,自言自语地说,这首歌要背着东西唱,那样才有苦苦的闷沉沉的原生态味道。来自三汇口,年过八十的老爷爷,一首花鼓《十二扯》,唱得嗓子快冒烟儿了,还要坚持唱,真把大家“扯”住了,全场起立,敬畏他的传承精神,为他的坚守和热爱感动得热泪盈眶,并不停地为老人鼓着掌……此时此刻,就像山歌在满月过节!
太阳从山那边落下坡,月亮又爬上山来,一丝不挂的天空,情深深地让人灵动和陶醉。住进流淌“星语”的房间,轻轻地推开窗户,晚风徐徐地吹进来,一枝树梢在门楣上晃悠。当晚写了《满月山歌乐》,在此撷取几句。
风儿推开了门哟/云朵牵手过/树枝上的丫巴/叽喳喳的鸟窝窝/出门山座座/一条公路悬崖梭
……
牛羊爬上梁哟/太阳弯腰摸/马背上的乖幺妹儿/圆溜溜的酒窝窝/鞭儿一声响/一响就是几面坡
……
离开满月好多天了,挥之不去的画面,回荡云谷的山歌,还在脑海里萦绕,更加想念马扎营的家园和顶星的远客。
满月,山歌节再见!


编辑:李序 熊冬梅 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