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提振“为民”精气神 走进寻常百姓家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7-04 08:57:16

近日,读《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书中共32篇采访文章,记录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26个百姓家庭、6个村(社区)的嘘寒问暖,描述的是“推开百姓门,走进百姓心”的身体力行,体现的是“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的生动场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坚持砥砺为民初心、恪守谦虚之道、力行为民之举,以饱满的“为民”精气神走进寻常百姓家门、走进万千百姓心中。

砥砺为民初心,坚守“人民至上”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习近平走进百姓家》这本书以小见大,生动记录了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记录了百姓生活蒸蒸日上、“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变迁。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坚持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站在人民立场,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谋福;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带领基层群众发掘致富渠道,积极参与乡村特色产业、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鼓励大家用自己的双手助推乡村振兴;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集体经济入股分红、旅游相关附加价值、人居环境整体提升……通过多途径、多手段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恪守谦虚之道,永葆“虚怀若谷”的作风。“用的是自来水吗?污水怎么处理?”“搬过来后都做些什么?”“下一步,你们生活上还有什么期盼、什么打算吗?”在《习近平走进百姓家》这本书中,习近平总书记推开一扇扇百姓家门、走进一户户百姓家中,坐在炕头和百姓拉家常、问冷暖,与村里的老人手挽手走在结冰的路上,在新年前夕与大家一起打糍粑,与老人孩子一起包饺子,关心百姓冷暖温饱。一幅幅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画卷,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来自人民、根植人民”的坚持。想要做好基层工作,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把群众当成“老师”,把基层当作“教室”,保持“小学生”的谦虚姿态与“初学者”的积极好学,向群众“问需、问难、问计、问效”,为群众“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实事,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进而真正走进百姓家门、走进群众心中。

力行为民之举,锤炼“实干担当”的本领。新征程干事创业,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干部提出要求:“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一书中,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坚持开展基层调研,以便更好地了解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制定真正对人民群众有好处的方针政策,一个个家庭的幸福变迁、一个个村庄的惊艳蝶变,正是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生动写照。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把握好“多”与“少”的尺度:多一些“推门进院”,少一些“关门办公”,在村民院坝中、田坎上去了解群众真正所需所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杜绝“一刀切”的现象;多一些“实干担当”,少一些“空话套话”,真正做到身入基层、心入基层,不看承诺、只看成绩,真正设身处地为群众办实事;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好大喜功”,扎扎实实从小事做起,得到群众的认可,便是我们工作最大的意义。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人民政府)

编辑:贺兴梅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