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蒋开俊专栏|中天磐石

作者:蒋开俊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7-11 16:02:32

绿树,是你蔽体的衣服;修竹,是你智慧的胡须。一位仙翁,稳坐在大石上,独钓嘉陵鱼,去赈济那被洪水围困的一山灾民。于是乎,百姓们感恩戴德,就取名了“钓鱼山”,开凿了“钓鱼台”,修筑了“钓鱼城”。

夏日,熏风拂面,阳光普照,我追溯历史的源流,去寻览古城风云,去寻根民族精神,去寻找先辈雄风,去寻觅让蒙古大军折戈断戟的钓鱼城。

当我登上钓鱼山,当我走进钓鱼城,静静伫立的是一排排香樟树,默默哀思的是一竿竿绿翠竹。郁郁葱葱的植被,早已覆盖了当年战争的血色,早已掩埋了孤城壮士的忠骨。然而,让我肃然起敬的却是当年那些忠贞不渝的贤臣良将、忠心耿耿的前辈先烈,以及那满山遍野的坚毅石头。

滚滚嘉陵水,巍巍起丰碑。千古钓鱼城,雄风荡神州。自古巴渝出良将,早有“巴有将军蜀有相”之定论。东周时期巴国(今重庆市)的巴将军——巴曼子,忠心救国,割颅换城,被后人敬仰而传颂:“头断头不断,万古须眉宛然见。”

而在南宋时期的合州府石照县钓鱼城,先后有余玠、王坚、张珏、王立等忠君爱民的贤臣良将,坚守巴渝天险钓鱼城。在空间上,钓鱼城占地规模仅有2.5平方公里;在时间上,艰苦卓绝抗元36年之久,创造了古今中外的战争奇迹。

钓鱼城,不仅仅是一座石砌壁垒的坚城,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的一座巍巍丰碑。

壮哉钓鱼城,伟哉我先民,挞虏折戈处,蒙哥此断魂。遥想当年,南宋江山风雨飘零,赵氏王朝偏隅杭州,神州大地狼烟四起,美丽中华烽火连天。挞虏铁蹄践踏我大好河山,掠地攻城,虐杀奸淫,无恶不作。蒙哥大汗亲率蒙军4万,直攻四川天府,以图奠定逐鹿中原之中心地位。

当蒙哥铁骑抵达合州府,时遇一山,名曰钓鱼山。只见钓鱼山壁立万仞,峰峦突兀,地势险要。东面群峰叠嶂,自成天堑。南、西、北三面有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交汇,形成天然半岛、嘉陵要塞。更有石岩、石壁、石城、石墙、铁门的钓鱼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挡住了蒙哥汗东进的道路。蒙哥汗派军攻打钓鱼城,久攻不下,遣使臣前去钓鱼城劝降,守城主将王坚严词拒绝,当堂斩杀来使。

恼羞成怒的蒙哥汗,举兵屠城,城中十万军民,视死如归,奋勇抗敌,凭借铁壁铜墙的钓鱼城,与蒙军展开了数月鏖战。激战中,蒙哥汗中炮石受重伤,救治无效而毙命。蒙古军队不得不撤兵北还,逐鹿中原、雄霸世界的黄粱美梦暂告破灭。

undefined

钓鱼城,不仅仅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守城,更彰显着先民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诚。

在近半个世纪的抗元战争中,钓鱼城坚固不破,靠的是什么?是民心所向,是守城军民的爱国精神,是拼将十万头颅血、誓把江山力挽回的英雄气概,是官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合力。

在石照县衙门上刻有楹联“不负苍天何论官位只七品,常思黎庶生怕民心失半分”,衙门前刻有石碑“尔奉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以作警示。将臣殚精竭虑,官兵奋勇克敌,民众积极屯垦,军民一心,众志成城,让钓鱼城恰如中天磐石,岿然不动,阻挡侵略者的铁蹄于坚城之下,维护了民族尊严。

数年后,忽必烈继可汗大位,再次卷土重来,大好河山刮起腥风血雨,大宋城池相继沦陷,钓鱼城,成了大宋江山最后的一座孤城。后来,元朝已建,江山易主,钓鱼城仍作孤城抗战,元军累克不破。

钓鱼城,不仅仅是大宋江山最后的孤城,更承载着先烈们誓与民族共存亡的一种爱国精神。

岁月流逝,光影渐淡,记忆忘却,硝烟早散。远去了鼓角争鸣,暗淡了刀光剑影,而在钓鱼城坚硬的岩壁上,篆刻着“江水千古、民族千古”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昭告世界,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继钓鱼城之战后,历经了风雨沧桑的八百年,前行在伟大民族复兴的大道上。

八百年风华褪色,八百年白驹过隙,八百年物换星移,八百年记忆磨灭。然而,用绵绵民族魂、耿耿爱国情铸造的钓鱼城,犹如中天磐石,岿然大地,昂首天际。

编辑:石俊豪 熊冬梅 全丽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