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丁力专栏|“水”在字词中美妙地流淌
作者:周丁力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7-20 09:48:06作者简介:周丁力,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读者》《思维与智慧》《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百余家杂志报纸发表散文、诗歌、学术论文六十余万字。
没有水,生命就不会诞生,没有水,世间的一切将无法延续。水,无孔不入,几乎无处不在。我们的汉语字词美妙绝伦、浩瀚无边,其中就蕴含着大量的“水”。这些蕴含在汉语字词中的“水”,既是自然之水、心灵之水,也是文化之水、思想之水,在人们的心中、口中,以及书写中有声有形地传递着,美妙地流淌着,承载着十分丰富的思想与文化内涵。它们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承载着我们的心灵之舟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的长河之中,上下起伏,乘风破浪。
首先,汉语中大量的单音字词与水关系密切。
以水为偏旁部首的字词在汉语中大量存在,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考其原因,除了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水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外,这大概与我们汉语的造字方法有直接关系。另外,产生于我国古代两千多年前的具有朴素唯物思想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构成的。以金木水火土为偏旁部首的文字在我们的汉语中广泛地、大量地存在,形成了我们汉语表情达意的中坚。而以一个水、两点水、三点水、四点水为偏旁部首的汉字,无论是在数量的众多,还是在表情达意的丰富多姿上,又是这五个基本的偏旁部首中的“佼佼者”。在阅读与言说之中,我常常感到,在我们的汉语字词之中,真是“水光”闪烁、精彩纷呈。
根据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笔者对字形与“水”有关的单音词进行统计,得出了下列数据:带一个水的字有27个;带两点水的有39个;带三点水的多达600多个;含四点水的有34个。共计约700多个,这还不包括一些随着历史进程渐渐被废弃的字词。
汉语形成后的数千年来,这些带“水”的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与我们每一个人,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表情达意息息相关。只要你活在这个世界上,你或许可以绕开别的一些字,却绕不开这些有“水”的字,这是因为你只要在这世界上行走就不会感受不到“渴”“热”“冷”“烫”“滑”“深”“浅”;不会不“洗”“漱”“灌”“淋”“涮”;不会没有“渡”过“江”“河”“溪”“沟”的经历;不会看不到“滴”“渗”“漏”“涌”“流”“淌”等现象。你吃的食物大多数要么“煮”、要么“煎”、要么“蒸”、要么“烹”,甚至于“熬”和“熏”。喝茶要“泡”,吃饭要有“汤”,无“酒”不成席。如果出门,你可以“泛”舟“江”“河”“湖”“泊”,也可以扬帆入“海”,迎起伏的“波涛”,斗湍急的“潜流”,踏巨大的“浪涌”。另外,更为切身地说,我们身上不可能不出“汗”,眼中不可能从来没有“泪”,心中也不可能没有荡漾过情感之“波”。可以说,就像自然之水无处不在一样,与水有关的汉字也几乎无所不在。在现代汉语的大词典中,能在数量众多和表情达意的丰富性、多样性等方面与之相当的其它汉字类型似乎不多。
其次,由单音字词“水”组成的词语也非常多。
进一步考察,我们会发现,与“水”有关的汉语词汇远远不止上面统计的那700多个单音字词。这些带有“水”的单音字词,组词的能力特别强,所有的与“水”有关的单音词都能与其它词汇组成新词,其中多数词还可以与其它的词汇组成数十个以上的常用词,有的甚至可以组成数百个常用词汇。下面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常用构词字典》各举一例:
单个的“水”,可以组成270多个常用词。其中绝大多数是名词,如:水流、水渠、水稻、水饺、水酒、水井、水獭、水仙、水箱、水星、水银、水灾、水烟、水电站、水龙头等,天上地下,古代现代,生产日用几乎无不涉及。也有作动词的,比如:喝水、游水、治水、饮水、排水、脱水、引水等。
两点水的“冷”可组成60多个词。比如,作名词的:冷气、冷饮、冷光、冷风、冷水;作动词的:冷藏、冷冻、冷却、冷笑、冷战;作形容词的:冷静、冷漠、冷淡、冷峭、冷酷等。
三点水的“流”可组词130多个。既有名词,如:流水、流域、流派、河流、寒流、巨流等;也有动词,如:流露、流尽、流转、迁流、奔流、流行等;还有形容词,如:流丽、流畅、流利等。
四点水的“点”,可以组成200多个词。比如,作名动的:点心、点子、制高点、顶点、论点、疑点、盲点、看点;作动词的:点燃、点菜、点名、打点、蹲点、点拨、指点、装点等。
作一个粗略推算,700多个与水有关的单音词,如果按每个平均组词30个计算,与水有关的各种单音词至少可以组成数量极大的新词。
再次,以“水”为喻、借“水”传情的成语丰富多彩。
笔者仍然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常用构词字典》来做一个不完全的统计:字面直接出现“水”的成语有60多个,如:君子如水、水木清华、水中捞月、水月镜像、水落石出、水泄不通、水深火热、水涨船高、水深火热、水到渠成、水泄不通、水晶灯笼、水滴石穿、杯水车薪、水火无情、水土流失、萍水相逢、流水不腐、覆水难收、一衣带水、柔情似水、行云流水、细水长流等。
字面上没有出现“水”字,而内涵有“水”的更多:财源滚滚、源远流长、望洋兴叹、苍翠欲滴、对答如流、急流勇退、随波逐流、穷源溯流、付诸东流、一泻千里、奔腾咆哮、投鞭断流、开源节流、川流不息、万古流芳、五湖四海、顺流而下、竭泽而渔、相濡以沫、湖光山色、急流勇退、波光潋滟等。这些成语的数量,目前我还未能完全统计,但我想,可能会超过字面有“水”字的成语的数量,达到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
这些包含着极其深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字词,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存与奋斗、表情达意之中,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产劳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在我们中华民族思想的交流、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光阴的流动与水的流动是交织在一起的。几千年来,水的意象,不仅仅在我们的语言词汇中晶莹地闪耀、生生不息地流淌,也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积淀下来许许多多优秀的水观念,比如“上善若水”“君子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随物赋形”“润物无声”等。这些美好的水观念,必将继续在我们的文化传承中滋润人心,并生生不息地流淌。
这篇文章写到这里,已经用了两千多字,而其中与“水”有关的字词,多达400多个,从这个比例我们可以又一次看到与水有关的汉语字词的突出位置。
为了再次表达对作为生命之源的亘古流淌的水流的敬重;表达对以黄河和长江为源头的我们民族深厚优秀文化的神往;也为了表达对我们多姿多彩、内涵丰富的母语的热爱,笔者再以60多个与水有关的汉字,写两段共计270多字的话,来结束这一篇短文。
黄河与长江在天地间奔涌不息,水光荡漾的汉语于我们的人生无处不在。我们中华民族和与之俱生的语言文字,我们的文化和传承都像黄河与长江一样源远流长。那些亘古如初的浩荡奔流;那些涌现在我们眼前的晶莹涓滴和浩浩流淌;那些不尽的源流通过语言,通过文化观念产生的丰富折射,那些先祖、先辈创造出来的丰功伟绩,将渗透在我们的语言中,永远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心灵之中,滔滔不息,波光潋滟,并时时刻刻在我们的血液中交汇,万古流芳。
愿亲情融融、汩汩流淌;愿朋友相濡以沫,相互滋润;愿爱人之间柔情似水,同舟共济;愿人与人之间常常荡漾着溶溶春水;愿我们的心之泉流永远清澈;愿母亲河生生不息地流淌,永远丰沛多姿;愿处处青山,永远苍翠欲滴;愿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滔滔巨流不可阻挡……
编辑:陈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