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微党课之八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党课参考》发布时间:2023-07-23 01:17: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认识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根本遵循和实践动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深入总结百年来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历史经验和新时代十年生态文明领域伟大变革深层逻辑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2022年出版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将该思想的核心要义由原来的“八个坚持”拓展为“十个坚持”,即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十个坚持”深刻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性、系统性和创新性。
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生态兴衰关系文明兴衰。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历史思维,以深邃的大历史观视野,全面总结古今中外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创造性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和“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等科学论断,深刻阐明了生态与文明的关系,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把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高度。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生态系统各要素是生命共同体,要尊重并维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子系统的平衡;二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生命共同体理论在科学认识生态系统整体性前提下,明确提出人因自然而生、依靠自然存在,人与自然是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扬弃了以往人与自然主客对立的二元思维,以去人类中心化的视角赋予自然以主体性,打破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观点隔阂,强调应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减少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式交流,维护自然系统的动态均衡。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讲师。更多党课见《党课参考》〕
编辑:周龙 周丹 郭羽 邓莉 陈呈 汪佳 王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