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文学|捉棉虫

作者:艾雄超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7-23 19:12:06

那些年,居乡下,我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乡村少年。暑假里,除了看瓜之外,我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捉棉虫。

彼时,棉花秆已长到一人多高了,防虫治虫迫在眉睫。防虫先要诱捕飞蛾,飞蛾下的卵变成棉虫,是祸害棉花的元凶。

先前在生产队时,会在每块棉田里架上几口大铁锅,装上一满锅水,锅上挂着大灯泡。夜里通上电,灯火通明,成千上万的飞蛾甲虫飞赴而来,绕着灯泡飞舞,也许是飞累了,也许是自寻短见,它们纷纷跌落到锅里淹死。第二天一大早,有勤快的女人蹚着露水到棉田中央,捞出铁锅里淹死的虫子,装在蛇皮袋子里,有几十斤重,然后一扭一扭地挑回家喂鸡喂鸭。鸡鸭吃了这上等的绿色饲料,下的蛋个大圆润,格外好吃。

飞蛾还是要灭的,那时候还兴起用树叶把子诱捕。树叶是杨树叶,我爬到树上用镰刀砍树枝摘叶子,再把叶子扎成把子,然后挂在树枝棍子上插到棉田里。我喜欢爬树砍杨树枝,这是一项冒险的活计,更是一项浪漫之旅,因为在高高的杨树上可以望到很远,远到我们不曾去过。村里的杨树能砍的都砍了,我们就走出去砍,砍到公路边,砍到河堤上,甚至砍到镇上的大院里。

暑假里,我被委以重任,专司捕蛾工作。清早趁太阳还未出来,就下到棉田里收集飞蛾。夜里温度低,飞蛾飞到杨树叶把子上避寒。把子上密密麻麻,满是飞蛾。我轻轻将杨树叶把子放进蛇皮袋口,捏紧袋口,使劲摇几下,飞蛾纷纷抖落到袋底。等到太阳升起的时候,已收获了半袋飞蛾,沉甸甸的,收获颇丰。回去后,我把飞蛾倒在院子里,鸡们瞧见活嫩的尤物,奓着翅膀飞奔而来抢食。那些飞蛾拼命挣扎,怎奈翅膀被露水浸得透湿,飞不起来,逃命不得,成了鸡的美食。有走家串户的贩子,专找用虫子喂鸡的人家,出高价收鸡蛋,然后把这些鸡蛋挑到汉口去卖,俏销得很。

每天清早,我独自穿梭在冒头高的棉田里,心里十分害怕。为了壮胆,我就开始唱歌,把知道的歌从头到尾都唱一遍。露水把衣服打得透湿,背心贴着脊梁。收完飞蛾,赶紧拎着袋子逃出棉田。虽然担惊受怕,却也乐此不疲。

飞蛾是捕不尽的,总有飞蛾漏网产卵。棉田开花结桃时,虫害暴发,打农药也无济于事,因为这些虫子钻进花蕊里或棉桃里了。这时只能人工捉虫,也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全家人放下农活,全力以赴捉虫。每人手提一个玻璃瓶,装半瓶水,逐棵找虫。要仔细观察,发现蛛丝马迹,循迹查找,定能抓到肥胖的棉虫,或红色,或绿色,或褐色。它们或蜷在花蕊上,或钻进棉桃内,或躲在叶子背面。捉虫是细致的活儿,发现虫子后用竹签挑拨到瓶内。倘若虫子藏在棉桃内,就要用竹签慢慢掏出来。一天下来,累得头晕眼花,腰躬背驼。

岁月不居,星霜屡变。一晃多年过去,那些捉棉虫的往事,在记忆里却是那么鲜活。晴光下,一望无际的棉田,碧色莹莹,露珠闪烁,在眼前翻波涌浪。

(作者系湖北省襄阳市作协会员)

编辑:汪佳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