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于波专栏|早市筋饼

作者:于波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7-23 19:22:06

邻近的一条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早市。每当黎明初透,街道两边就陆续有了各种地摊,陆续的人流和声音时大时小的吆喝声。睡眼蒙眬中听到这些杂音一点不烦,倒觉得人间烟火气是那么亲切。于是开始起床,擦把脸,走出房门。到早市做生意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白天在常规的农贸市场做生意的商贩,早上晚上摆摊,快速更新存货;一种是城市近郊的果农或者商户来早市销售增加收入。无论哪种,商贩们都是披星戴月地开着电三轮或者小面包车而来,车停稳打着哈欠,后备箱打开,就是柜台,卖上一早晨就走。当天色大亮太阳升起的八九点钟,街道又恢复了平常样貌。出早市的商家,深知市民的日常需求和消费水准,基本卖的都是水果生鲜、菜米油盐,日常饮食等能最大限度被市民需要和消费的物品,吃食占主要。市民们也最喜欢逛早市买吃食,买来就可以裹腹,虽然色不行但香和味都不差,吃完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该上幼儿园的上幼儿园,不用在家麻烦地做饭,什么都不耽误。所以,每当走进热闹喧嚣的早市,我就心情飞扬,像要进行一场淘宝活动似的,眼睛就盯着早点摊,同时开始放飞嗅觉。一路边呼吸烹熟的食物味道,边感慨人类的智慧,主要是我国人民的智慧,怎么能把稻米,小麦,玉米,大豆烹制出那么多样式不同美味不同的食物。路两边每隔不远就支一个的早点摊,摊主转来转去地忙乎。由稻米制作的炒饭糍粑米糕,各种五颜六色的粥且不说,面食更是五花八门。油条煎饼馒头花卷包子饺子馄饨冷面热面炒面,也不说,单就说饼类,就制作出无数形状花样,馅饼、油饼、春饼、糖饼、葱花饼、千层饼、发面饼、鸡蛋饼、金丝饼、油渣饼、手抓饼,各种烧饼等说之不尽。

但其中,最能留住我脚步和心思的是筋饼。何为筋饼?顾名思义,就是那成型之后的饼,极其薄软,柔韧通透犹如筋脉。制作筋饼的面首先就揉得有水平,需用大量植物油和鸡蛋,充分和小麦粉里的高蛋白融合发酵。和大多数饼类,在家做好,再用不锈钢盆盛放好,上面盖块白纱布端出来售卖不同,筋饼是要现场制作的。市场里筋饼摊一般都是夫妻摊。守着筋饼摊,招呼顾客称斤两售卖,和左邻右舍的摊子,聊天唠嗑交换各种信息的是女人,揉面的都是男人,一般都是中年男人。年轻后生不愿意做早市摆摊的行当,他们不肯踏踏实实地被柴米油盐的烟火气打磨,还有更高远的理想去冲锋陷阵。年老的男人也不做这行当,也许生活的艰辛已经让他们放弃了,这个需要用心揣度,耐心揉面和手劲感知力的活儿,选择直接贩卖各种日常所需。唯有中年男人,上有年迈的双亲,下有读书的孩子,他们已经被现实生活磨平了棱角,脱去了怕脏怕潮怕扯破的高档衣服,套上粗糙的大围裙,头发蓬松或者让媳妇拿推子随便推个利索的短发,不再花钱精心修型。不得不收敛了曾经的心高气傲,一心一意地盘算着收入支出,领着媳妇儿,用小三轮推着做饼的家伙什,出没在早市和白天的集市。男人骨节坚硬的大手的熟练动作,和他们鬓角的斑白,偶尔抬头对眼前路过的人,瞥那么一两眼时的淡定,都赋予了他们赢得顾客信任的要素。当面团揉到一定程度,他们用手指按压起来,柔软稀烂却不粘手,看着很稀却像个皮球一样有弹性时,在柜台前的女人收了顾客的钱,告诉顾客,一会就好时,男人将一定量的,揉好的面团放入特制的做饼机器的不锈钢筒里。那烤饼的机器不知道谁发明的,也真是有才,这边,刚把面放进滚筒,那边钢滚上就有薄如蝉翼的薄饼贴着滚壁出来,厚薄均匀不断不粘,一层一层堆叠到钢滚下方的不锈钢坑槽里。就这样一个面进面出的过程,薄饼却已经熟透。油润微黄薄如蝉翼却柔韧香软的叠成整片,顾客买多少,称多少,不论多少,只要买主说个数字不管是买一元钱的还是五元钱的,女人就戴上透明的食品手套,从不锈钢坑槽里,撂起折叠的面饼从头给你揪断多少。女人手起揪落之下的筋饼分量,总是那么正好,正负价钱和顾客要求的差不太多。

筋饼之所以用“筋”这个字称呼,就是因为薄。名字不知道谁起的,但真是恰如其分。那饼是真的薄啊,如何的薄呢?薄到你把一张面积过平方尺的面饼举起来,对着光线可以隐约看到对面的树影,及摊位上人影的晃动。面饼如此薄透,却因为柔软坚韧而连绵不断,筋饼的技艺实在能达到民间美食的绝活的高度。

待一手交钱一手交饼,从女人手里接过热乎乎的冒着香气的筋饼,揪一块放在嘴里,柔滑软嫩的面香油香混成的饼香,顷刻间令嗅觉味觉肠胃满足。筋饼的口感也非常好,嚼起来如煮烂的牛筋般的质感。尤其在冷冽的冬天,只为了吃一口筋饼,冒着寒气呵着冻手,起大早跑到早市,手捧一袋泛着袅袅热蒸汽的筋饼,感受肌肤得到的温热,饼香诱鼻涎着口水,忍不住咬一口急急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十字路口捂着饼飞快地跑过马路的感觉,飘满温馨。

吃筋饼最好的吃法,是一定要卷着朝鲜族小菜吃。在辽南家乡,因为地域的关系,分布着不少朝鲜族同胞的聚居区。朝鲜族阿妈们拌的酱菜似乎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凉拌菜。

因为约定俗成的吃筋饼的标配方式,所以筋饼摊旁边或者五步之内,必定有个朝鲜族酱菜摊。守摊的往往都是个略微上了年纪的阿姨,摇着驱赶飞虫的,像拂尘一般的蝇甩子,没什么表情地盯着来往的人流。摊位是个铁架子,上面平铺一块木板,板子上有几排老咖色的,不高不矮的搪瓷罐子,都敞着一半的口,里面是颜色不一的朝鲜族酱菜,飘出不同的味道。

裹着通红辣椒面的桔梗菜俗称狗宝,一咬一个脆生生满口清香。蒜茄子烀得软烂中间剖开撒上调好的蒜泥,全是一个爽。据我观察,这两样小咸菜上座率最高,基本上每个来到摊前的顾客,无论买了几样,首选里都有这两道菜。地瓜秧抹点香油,捣点蒜瓣,也能拌得那么清香。还有各式粉丝,腐竹,蕨菜,小团茄子,当然少不了最具朝鲜族特色的明太鱼,辣白菜和通红的,涂抹了辣椒面的干豆腐丝 。

一般买筋饼的人,选好小咸菜,就拎着塑料袋里红红绿绿的酱菜来到筋饼摊。卖筋饼的女人收了钱后,会戴上一次性手套,把薄如蝉翼的筋饼摊开,放在专门卷饼用的大盘子里,然后按照顾客的意思,把酱菜一样一样地在筋饼上摊好,卷成一个长方形的筒。卷饼的手法就和北方人惯常吃的卷春饼一样。由于筋饼极其薄透又有韧性,卷好酱菜的饼筒,依稀透出饼里面模糊的红色绿色,就像一幅朦胧抽象的画,美味又好看。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餐桌上的食物随季节都有变化,但不论多少正菜大餐,都代替不了早市上新鲜出炉的筋饼,搭配朝鲜族小菜的风味。

(作者系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王耀东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