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困局:社区治理之殇

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共同体,是服务群众最直接、组织群众最有效的载体,是我国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微观基础。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社区承担的功能越来越多,社区治理工作也更加繁琐、复杂,目前社区治理存在不少问题。

(一)社区资源整合不够。社区范围内有各种丰富的资源,如群众组织、人才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本等,合理有效地整合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强化各治理主体间的协同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部门联动、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但由于社区资源众多且又繁杂无序,部分公共资源的产权分散、所有者过多,容易导致“反公地悲剧”,以致资源使用不足,而基层政府组织对资源的整合能力不强,因此不少社区所拥有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整合和利用,难以为社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而部分已整合的资源也没得到合理化的配置,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和低效率使用。并且随着政府部门分工的专业化、精细化以及财政资金的专项化,使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互助协调,社区各类资源的整合利用也会被施加各种限制,社区治理资源碎片化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二)干部群众联系不紧。为民办好事是永恒的主题,要办好群众事就需要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塑造紧密型干群关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但是由于社区工作日益繁重且责任重大,社区干部及其工作人员的数量、水平及能力有限,并没有配套完善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社区干部及其工作人员下沉不足,很少主动与居民进行交流沟通,其交往也往往趋于随意和低效,缺少深入的情感交流与交谈。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诱惑的增多,少数干部在政治立场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责任意识,存在贪污腐败、贪图安逸、偷懒耍滑等问题,没有俯下身、塌下心来为居民服务,没有真正将居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所以部分社区干部及其工作人员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居民真正的急难愁盼问题,干群关系整体紧密性不高,社区与居民脱节,增加了治理难度。

(三)社区居民参与不足。居民是社区治理的主体,是提升治理效能、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我国居民习惯了由政府包办一切、过度依赖政府,不少居民认为社区公共事务是基层政府的“本职工作”,与自己无关,其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较低,对社区的归属感较弱,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人数比例较少,“关起门来过日子”“自扫门前雪”变成许多社区居民生活的常态。即使部分参与社区公共活动的居民大多也是被动参与的,如在社区活动中心进行娱乐活动时临时被社区工作人员邀请参与,或是出于朋友或邻居的劝导而参与,且他们的参与都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对于复杂和高层次方面的公共活动的参与程度偏低,参与效果有限。此外,我国基层政府的制度供给不足,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的方式比较单一,参与渠道不通畅,其参与权与话语权得不到保障。因此在社区治理和社区发展中,我国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社区自治程度普遍较低。

二、破局:社区治理之路

重庆市大足区龙滩子街道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通过党委统筹整合社区资源、深入基层了解居民需求、活用科技创新工作方式,建立起“资源、问题、任务”三张清单,破解社区治理的困境,探索社区治理的新路径。

(一)整合社区资源,建立资源清单

龙滩子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领头羊作用,从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将社区的人员、设备、文化等资源整合起来,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以及社区、志愿者等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建立资源清单,并由社区党组织统筹全局、统一指挥,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

1.筑牢网格堡垒,促进资源联动。网格化治理通过划分社区网格单元,细化治理范围、明确职责权限、综合社区要素、强化信息连接、联动贯通资源,实现治理重心的下沉和治理资源的整合,使精细化治理成为可能。龙滩子街道推动党建阵地下沉,构建出以党组织领导的社区治理网格,将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由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兼任网格长或网格员,形成“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三级网格化治理模式,筑牢网格堡垒,对碎片化治理资源进行整合,同时以“三带动”工作为抓手,即社区党委带动小区网格党支部、小区网格党支部带动网格党小组、网格党小组带动楼栋长和热心居民,让每个小区、每栋楼院、每项工作都有社区工作人员参与。通过党建引领下的网格化治理,将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等各方面的要素密切联系起来,推动资源下沉到社区,使资源在网格内联动贯通。

2.锻造基层队伍,盘活干部资源。基层队伍是直接面向群众、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站,是党组织形象在群众面前的一个直观体现,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因此,社区治理应该锻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经验足、工作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基层队伍,盘活干部资源,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干部的带头作用,提升其为民服务的能力,夯实社区治理之基。

龙滩子街道定期组织街道干部参加市区各种政治理论、综合能力、业务知识等学习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转变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培养斗争精神、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建立答题机制,围绕相关会议精神、基层治理、物业管理、工作经验、工作方法等方面不定期出题,并建立题库,每月组织干部现场抽答和闭卷笔答,答题结果将纳入年度考核,倒逼干部学习;推行干部多岗轮值的“221”工作机制,即将社区工作分为两块,分别由2-3名干部负责,互为AB角,每块各抽1名干部组成一组,分别负责走访和轮值,定期轮换,每周召开工作例会推动工作,提升干部综合素质、为民服务能力和工作质量,增强居民的信任。龙滩子街道强化干部学习、优化干部队伍建设、盘活干部资源,推动社区治理工作的贯彻落实。

3.组建五老队伍,开发红色资源。五老队伍是指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建而成的队伍,他们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深厚、社会影响广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智慧与力量,是党和国家宝贵的财富,是社区治理的重要资源。龙滩子街道为服务川汽厂而设立,川汽厂是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孕育出了满载荣誉与成就的红色川汽文化。龙滩子街道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组建出一支见证了中国重型汽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的五老队伍,“五老”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将川汽厂中的红色故事和红色精神梳理总结,开展“文化大讲堂”活动,围绕川汽文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多个主题,走社区、入校园、到企业、进机关开展宣讲,传承红色文化和基因,激起社区居民关注社会、关心发展、参与社区治理的正能量。

(二)了解居民需求,建立问题清单

龙滩子街道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党建优势,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深入了解居民的困难和需求,聚焦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并围绕问题开展工作,确保社区治理的正确方向。

1.开展四千行动,收集反映问题。要真正将社区治理成安居乐业、和谐有序、温暖美好的家园,就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生活、了解群众需求。龙滩子街道的党员干部开展“入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聚千家心”的“四千行动”,加强与居民的联系,了解、收集影响居民生活的各种社区问题,切实为居民排忧解难。

党员干部入千家门、走访民心,通过登门拜访、入户查看访问的方式,全覆盖地走访社区居民,了解居民的基本情况、思想动态、经济收入、健康状况等;知千家情、摸底民情,通过与居民面对面拉家常的方式,引导居民畅所欲言,与居民交心交流、倾听民声民意,了解居民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事和烦心事,打开居民心门,拉近与居民的距离;解千家难、调查民意,通过归类整理居民反映的问题,调查居民对该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好工作台账,并及时汇总上报,尽可能迅速地为居民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聚千家心、汇聚民力,通过走访了解居民情况,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凝聚居民的思想共识、调动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带动居民一起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反映问题。

2.整合归类建档,梳理剖析问题。社区治理的问题多且复杂,为了高效解决问题,首先应将性质、归属不同的问题进行分类,将相似的问题进行整合,然后层层分解剖析问题,把握问题的性质,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问题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龙滩子街道的社区党组织将收集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剖析、分类汇总,按照“小问题不出小区、大问题不出社区”的原则,明确问题的性质、解决的措施、解决的时限以及解决的责任主体,并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台账,于每月25日之前上报街道党群办。如邻里矛盾、垃圾清运等问题,由小区内部解决;如管道堵塞、化粪池清淤等小区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社区联系相关部门解决;如就业以及社保、低保、养老等政策咨询问题,由社区的专职干部负责解决;如物业管理、饮用水质量、消防通道整改等问题,由社区干部将问题收集整理,交社区书记统筹,并及时向街道党政办备案,通过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与街道、社区“两委”、相关单位协调,快速办理解决;如整治河道、建设森林防火通道、扩建改造市政道路等超出街道职能范围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对接,商讨方案,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尽快推进落实。

3.搭建议事平台,交流讨论问题。协商议事平台能够为居民、物业、社会组织以及利益相关者提供平等讨论问题、表达诉求、提出建议的渠道,能够强化各治理主体间的密切联系和内在互动,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为解决社区治理的问题制定更优的方案。龙滩子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议事载体,在小区党支部建立常态化议事制度,把每月10日定为“议事日”,召集居民、物业、社会组织以及利益相关者会商讨论整理分类后无法简单解决的重要事项和突出问题,并对涉及本社区的重大公共事务的决策进行交流论证,提出解决方案、指明工作方向。

(三)创新工作方式,建立任务清单

龙滩子街道创新工作方式,由社区党组织将家电维修、技能培训、矛盾调解、困难救助等各方面的问题整理出来,建立任务清单,依托“云号手”信息化平台,向居民公开,并通过积分奖励、认证表彰、回馈关爱的方式,引导居民和社会各界力量主动接受和完成社区治理的任务,壮大社区治理的力量,拓宽居民参与渠道,提高社区自治水平。

1.动态管理台账,公开发布任务。建立并动态管理工作台账有利于清晰记录、准确分析社区治理中的问题,有利于理清思路、掌握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龙滩子街道分类建立物业管理、邻里纠纷、接诉即办、安全生产、民生保障等类型的台账,由网格员负责每日对台账进行调整、维护,社区党组织则根据台账记录的问题、事项,整理常规性工作或当月重点工作交由街道审核,每月通过“云号手”信息化平台固定发布一次任务清单,非常规性任务则可随时通过上传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形式发布在平台上。若普通居民可参与的简单任务,如更换灯泡、调解矛盾、清理广告、搬运物品、辅导学生等,则对居民公开发布;若需要专项性、精准性服务的任务,如电力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小区绿化管护、化粪池清掏等,则定向公开发布给特定单位或部门。通过公开发布任务的方式,促使治理工作的透明化,让居民和其他社会力量也能有机会参与社区治理。

2.实行积分管理,激励参与任务。社区居民自主、有序地参与社区治理,是社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引导居民参与能培养居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为社区赋权增能。龙滩子街道推行积分管理制度,按照任务的难易程度对主动参与并成功完成任务的居民赋予相应的积分,每个季度定期开展“社区治理能人”“社区治理先锋”评比等活动,把优秀的个人和事迹晒出来,年底则根据积分总数认定星级志愿者,通过社区公示栏公示表扬并颁发奖品,以此增强居民的荣誉感和获得感。此外,街道每个季度举行一次积分兑换活动,居民可凭借参与任务获取的积分线上兑换油、米、锅、纸等日常生活用品,兑换的商品由快递公司统一配送。通过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的方式,动员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的任务之中,构建协同共治的格局,形成良好的社区治理氛围。

3.结合自身情况,量力接受任务。虽然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但居民在选择接受的任务时,应结合自身情况、估量自己的能力、明确自己的定位,做到主动进取、尽力而为,尊重客观、量力而行。党组织在“云号手”信息化平台上发布任务之后,社区干部、党员、居民以及其他社会力量遵循量力性原则,结合自己的时间安排、能力水平和自身拥有的资源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在平台上确认“接单”,并及时将任务完成的证明信息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上传到对应的任务发布窗口,辅助平台管理员完成任务的检查验收,从而获得对应的积分。

龙滩子街道构建的“三张清单”充分发挥出党建引领的作用,提升了党组织的统筹协调能力,增强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战斗力,推动党员干部与居民打成一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并将各领域的党员、社区居委会、物业、居民和社会组织等社区治理主体的力量聚集起来,促进资源整合、需求对接、问题解决,同时有效带动居民主动参与,激活社区治理的活力,为探索新时代社区治理提供实践经验。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