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猛专栏|回乡记(四)喊着地名回老家
作者:文猛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7-26 16:53:41记忆中的乡政府大院正面是一排三层砖混小楼,右边是礼堂,左边是财政所、计生站、种子站、畜牧兽医站、林业站等等,虽然挂着很多牌子,但其实每个单位就那么两三间房子。正面是大门,两边各站着四方形水泥柱,正中的大铁门刚刷过油漆,是那种和山上映山红一般的颜色。现在两边水泥柱上不再是当年的碎玻璃片,而是各立着一方灯箱,四面透出字,左边是“桂花”,右边是“元河”,这是两个村庄的名字。
这一片四合大院就是桥亭乡政府,早先不叫乡政府,叫人民公社。最早的人民公社办公地在我老家至乡场的路边,那里最早叫什么地名已经无法问到,现在的地名就叫“老公社”。公社曾是地主家的祠堂,门前有一棵巨大的千年柏树,即使雷电把柏树主干劈去半边,剩下的主干也要十多个人才能围住。
老公社什么时候搬到现在的地方,我不知道。我跟着大人们到桥亭子赶场,那里只留下老公社的地名和那半边巨大的柏树。
我最早见到的乡政府还不是三层小楼,是一排木板房,只是木板外面涂上石灰,成为乡里人仰望的白房子。村里人有吵架打架的、为田边地角闹纠纷的,村里处理不下来,就到白房子讨要说法。白房子办理最多的还是结婚证明,当兵、读书、远走他乡的户口证明。印象最深的是那里有个伙食团,经常向群众买些鸡蛋、蔬菜一类东西。父亲是山里有名的医生,我们在街上卖不出去的东西,最后都会在这里碰一下运气,基本上都有销掉,虽然价格不高,但是总不会再背回家。又是一场雷电,木板房在火光中变成了青烟,这才有了后来的三层小楼。
小楼正中有一间最大的房子,房子中间摆着一部黑色手摇电话机,大家喊守着电话机的干部为“郑文书”,那是我心目中最大的官,管着公章、管着电话,很多重磅消息都是从那台电话机和郑文书的口中传遍山区。
我没有见过公社的书记,听说书记姓雷。老家姓雷的很多,但是现在想起来,让姓雷的在公社作了很多年书记,总觉得这里面有故事。乡政府的三层小楼再也没有被雷击过,就有了后来的张书记、陈书记、王书记,我二哥也在乡里作过书记。当年手摇电话机被换成程控电话机的时候,我把二哥扔在墙角的手摇电话机“哭”拿回家,然后把电话线裸露在河滩里,使劲摇动电话机手柄,就有很多鱼听着“电”浮在水面,我的童年因此吃过很多的小鱼,诗意地总结是那些鱼都接到了乡里的电话通知……
再后来,乡里牌子摘下,挂上村里牌子,右边是元河村,左边是桂花社区。墙是老砖,墙面是纯白的墙面漆,瓦顶是新翻的新瓦房,上面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便民服务大厅,图书室,会议室,党员活动中心,家具锃亮,窗明几净,完全颠覆我记忆中的村庄封面。当年在乡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如今最好的房子是村便民服务中心。
村庄的封面在改变,村庄的心思也在改变。
崇山峻岭,沟深峡幽,让两个村的便民服务中心挨在一栋楼,这很是少见。各进各的门,各找各的村,山路不再崎岖,路不再遥远,心就不再遥远。
乡里没有那么多的会,乡政府楼前的大礼堂更多的时候是乡电影院,那是全乡唯一一处白天黑夜可以看电影的地方。地是水泥地,凳是水泥凳,夏天凉凳,冬天凉心。因为要看银幕上的电影,是需要门票的,只是每到冬天,水泥凳上会有一层稻草,走进电影院就像走进秋天收割后的稻田,很给乡村诗人灵感。
没有一方水泥凳属于我。赶场的日子,我衣兜里的钱都刻上了盐巴、煤油、火柴、肥皂的标签,没有一张钱刻上电影票。不过,每次到桥亭子赶场,我都可以看上电影,不在水泥凳上,是在放映机前,因为我大哥是乡里的放映员!
乡政府合并到后山镇,礼堂开会的功能渐行渐远。后来电视机走进千家万户,礼堂电影的功能渐行渐远。今天的乡政府礼堂格外漂亮,棋牌桌、健身器、书画角,比城里单位的老年活动中心还要阔大,还要漂亮。当庄稼不再是乡村土地唯一主题的时候,漫山的李子树、猕猴桃、中药材,小河边、山林中一处处农家乐,青山绿水,小桥流水,四季花开,夏凉冬雪,老家成为城里人纳凉赏雪的胜地。桂花社区由桂花村和天池村合并而成,它们就处在乡场四周。元河村是山上的元河村和巨河村合并而成,村里的人们陆续把房子迁到了乡场上,赶场的人少了,驻场的人多了。礼堂改造成为老年活动站,是礼堂必然的走向。
在一个山里孩子对天空仰望之中,桥亭子乡场是我能够向往和想象的最大的城镇,乡政府是我能够抵达的最大的机关。那些仰望天空的日子,我最大的梦想是在乡场上住上一晚,在酒馆炒一盘菜,在供销社买大把糖,在大礼堂水泥凳上坐着看上一场电影……
背靠三层小楼,照上一张照片,这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
听说我是作家,围着我的群众热情一下高涨。我老家是个出作家的地方,出过三名中国作协会员,他们作的歌词成为军歌,写过的长诗拍成电影,出过的小说名扬天下,这成为老家永远自豪的话题。
他们从老年活动站取出纸笔,要我给他们的农家乐、客栈、民俗村、酒厂、果园取个好名字。我提笔运气,纸上现出这些名字:天缘,天顺,天池,巨河,元河,一碗水,望乡坡,马桑沟……
这不是老家的那些地名吗?
我按照他们说的地址把取名奉上——这么美丽的地名,这么美丽的名字,祖辈们早给我们取好啦!
大家捧着取名,恍然大悟——
地名记着所有的事!
喊着地名回老家!
阅读更多
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