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有“活钱” 村民增收入——巴南区塘湾村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插上“金翅膀”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7-27 15:50:12在重庆巴南区双河口镇塘湾村,水果进入采摘期,果实挂满枝头。“我们村七成土地都流转了,换来的是产业发展,吸引了建材公司等项目落地,通过多元化渠道增收,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到280万元,能比去年收入翻一番。”塘湾村党委书记周元霞说起村里的变化,笑得合不拢嘴。
聚焦痛点难点、抢抓政策机遇、深挖潜力优势、壮大集体经济,成为当前塘湾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塘湾村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硬指标和强村富民的“金钥匙”,通过党建引领,探索推行盘活闲置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突出项目带动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实现集体有“活钱”、村民增收入,为乡村振兴插上“金翅膀”。
截至今年7月底,塘湾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87万元以上,其中水果种植产业产值达到100万元 ;重庆六零七建材有限公司磨子洞建筑用石灰岩项目利益联系机制后续扶持补助75万元。
党建引领 科学规划
注入集体经济发展红色动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薄弱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双河口镇党委书记李丽说,“通过党建统领,增强‘造血’功能,壮大集体经济,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
按照镇党委壮大集体经济工作要求,塘湾村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合资工作,摸清“家底”,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过去,塘湾村集体经济收入低,村里没钱办事,基本是“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活动没人来”,凝聚力和号召力都比较弱。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近年来,塘湾村坚持党建统领,加强制度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一方面以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为抓手,对集体经济项目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另一方面抓牢党建基础,完善“村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村党组织体系,构建“1+10+N”网格化帮扶模式,按照每名党员干部联系10名示范户和创业致富能手、每名党员示范户和党员创业致富能手联系若干户群众的方式,全方位、多维度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全村有41名党员、7名创业致富能手帮扶联系群众150户220人,切实做到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红色动能。
选好“头雁”配强队伍
激活集体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塘湾村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造血式破壳”?
塘湾村在强化基层基础保障、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育好产业发展“领头雁”上出实招,结合村实际,在培育优势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开展社会帮扶等方面下功夫,开启了“破壳工程”。
2020年7月,塘湾村引入重庆六零七有限公司,成立了磨子洞建筑用石灰岩项目开采小组。该公司正式开采后,2022年上交税费965万元。该公司与该村建立利益联系机制,每年(正常开采后)支付一定的扶持补助资金和区道路维护费等,解决当地就业250余人。
“过去村民各自为战,土地收益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如今我们把土地连片流转,通过招投标方式,将土地租给龙头企业投资开发,每亩租金最高达1800元,村民也能拿到租金、务工工资两份收入。”村民老耿告诉笔者,除了做好土地文章,塘湾村还利用自身林地优势,每年可获得生态公益林补偿金12万多元。
以盘活土地为突破口,塘湾村还通过入股分红、创办村集体企业、培育千亩高山特色水果基地、建设冷库延长产业链等方式,让“沉睡的资源”变成“活资产”,增加集体收益。2022年,塘湾村集体经济收入135万元,今年预计达到280万元。
激活集体经济发展一池春水,还得有人领着走。塘湾村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让村民吃上定心丸。按照“党员+公司+农户”模式,塘湾村培育种植“土专家”17名,带动350户实现稳定增收。推动辖区农业龙头企业无偿将黑猪猪崽交由有意愿的农户分散代养,每年创造纯收入20万余元。同时,打造农旅后备箱工程,围绕土鸡鸭鹅等常见养殖品种,量体裁衣发展微型产业,通过社会帮扶、帮助销售农产品等方式,实现产值超100万元,累计增加村民收入140万元。
打破瓶颈 广开思路
拓宽集体经济发展增收路径
下一步,塘湾村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增收路径。
一方面,以“党建引领·百村振兴”为抓手,进一步把塘湾村党建工作抓细、抓实、抓出特色,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推动党建工作提档升级,促进党建与产业深度融合,力争把塘湾村建成党建工作示范村。
另一方面,按照“小而精、小而美”的产业发展要求,做好“一基地、四品牌”,即建设功能农业基地、牧草、松茸菇、香梨、降糖玉米四大品牌;持续做好高山生态水果产业园转型升级,逐步从集体管护走向市场化道路。
此外,进一步盘活闲置资源,增强“造血”功能,对部分废弃山坪塘进行统一整治,改善周边环境,为周边村民提供休闲场所,并与高山生态水果产业园进行连片打造,实现文旅结合发展,不断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拓宽集体经济发展增收路径,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编辑:池莲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