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届市委第一轮巡视丨巡视整改看进展②
文章来源:风正巴渝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3-08-01 18:37:10今日,风正巴渝发布彭水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5个区县巡视整改进展情况。
彭水县:
着力建设具有西部影响力的
生态绿色产品供给地
彭水县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扛起巡视整改政治责任,把抓好巡视整改工作作为践行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针对市委巡视指出的“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有不足”问题,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着力建设具有西部影响力的生态绿色产品供给地。
一是全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4%,乌江、郁江(彭水段)水质达Ⅱ类、排全市第三位。坚决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深化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今年上半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1%、排全市第六位,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被水利部评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二是提档升级生态旅游业。推动文旅、农旅、城旅、商旅、康旅融合发展,做好苗食、苗绣、苗艺、苗歌、苗舞、苗医、苗药、苗寨、苗城“九苗”和食养、药养、康养“三养”文章,做靓“夜游彭水”、做大夜间经济。今年上半年,旅游综合收入59.2亿元、增长53.8%,接待游客1115.7万人次、增长47.9%。积极融入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建设,打造以阿依河、蚩尤九黎城、摩围山、乌江画廊为串联的文旅精品,连续举办十二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承办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绿水青山中国休闲运动挑战赛”,“苗乡养心古镇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阿依河景区入选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
三是提级扩能生态工业。实施生态工业“产值倍增计划”,发展壮大清洁能源、健康食品、特色轻工、民族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生态工业集群,完成3个风电项目的申报核准,培育10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科技型企业2家。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4亿元、增长12.7%,排渝东南第一位,工业投资增长63.4%。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中国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和华润电力等央企,三峡新能源、重燃集团、渝能集团、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等上市企业落户彭水,工业园区累计入驻企业37家。今年上半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合同50个,计划总投资382.8亿元,其中正式合同项目28个,协议引资46.2亿元。
四是提质发展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稳定粮食油料种植面积120万亩,做强红薯“一主”产业,做大中药材、畜牧“两辅”产业,做优烤烟、茶叶传统产业。今年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6亿元。注重提升亩均效益、深化利益联结、推动“接二连三”,推进品种品质品牌“三品”建设,加快集约集群集聚“三集”发展,加大补链强链延链“三链”力度,金镶玉、黄金芽、白茶一号在川渝联展国际茶博会中获评“川渝金奖茶叶”,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98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个,农产品加工主体340余家。
云阳县:
以巡视整改高标准巩固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高质量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云阳县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抓好巡视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落细落实。针对市委巡视指出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有差距”问题,全力以赴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高标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聚焦“关键任务”,巩固成效守底线。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55%的监测对象消除返贫风险。持续落实教育、住房、医疗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资助学生4.2万人,实施危房改造198户,脱贫人口慢病签约服务率、重病兜底保障率均达100%。持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特色产业综合覆盖90%以上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今年上半年,新增发放小额信贷2510万元,完成消费帮扶1.1亿元。持续打好就业增收“组合拳”,公益性岗位、帮扶车间共吸纳就业7307人,实现脱贫人口转移就业6.31万人。“云阳面工”纳入全市乡村振兴劳务品牌首批试点示范建设。
二是突出“高质高效”,壮大产业强支撑。深入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8个,“巴阳枇杷”荣获“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和“全国名特优新”两张金字招牌。实施农业市场主体“十百千万”培育工程,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体系,新培育农业企业875家,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1190个,47.5%的耕地实现规模经营。以“产业融合化、园区景区化、乡村旅游化”为路径,新建和提质增效标准化农业产业园3.8万亩。今年上半年,4个农业产业园被新评定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盘龙街道柳桥社区成功入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深入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条发展,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8.97亿元,同比增长9.4%。
三是持续“补短夯基”,乡村建设促宜居。坚持以交通格局牵引城镇体系优化,实施“四好农村路”114公里,打造乡村精品旅游环线15条,村民小组通畅率97%。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改造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水厂20座,惠及15万人;19项服务让群众“近享快享”,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和乡村文化记忆工程,滚动推进“四个十”文物保护修缮项目,凤鸣镇黎明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新实施以道路交通为主的通道环境综合整治103公里,以线带面推动乡村颜值提升,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6个。
四是坚持“多元共治”,党建引领激活力。统筹基层组织力量,全方位健全网格体系,村(社区)网格数优化至1194个,网格党组织覆盖率达100%。策划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大比武”活动,经验做法全市推广。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增长长效机制,支持村干部领办村级集体经济。今年上半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500万元,5万元以上的村(社区)达52%。统筹社会群体力量,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全县597家民营企业对接帮扶451个村(社区)。统筹群众参与力量,建立村(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447个,形成高阳“平湖夜话”、巴阳“三根板凳调解室”等基层治理品牌。
奉节县:
创新开展外出务工群体“四门”活动
持续深化巡视整改成效
奉节县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作为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高质量整改推动高质量发展。针对市委巡视指出的“民生保障品质不高”问题,常态化开展“三服务”工作,创新外出务工群体“四门”活动,不断提升民生保障品质,持续深化巡视整改成效。
一、外出送上车门,让农民工“离家顺心”。一是“清单式”摸排务工需求。依托390个就业监测点,科学运用“奉节智慧就业”信息系统,梳理、汇总7.83万名返乡农民工基本信息,形成工作经历、专业特长、就业意愿“三张清单”。二是“说媒式”匹配务工岗位。建立“市管领导走访+县级部门遍访”制度,点对点服务县内重点企业61家,按照小型化、针对性、高匹配原则送岗下乡,开展“春风行动”等系列招聘会24场次,达成意向性务工协议2000余人。三是“保姆式”输送务工人员。采用社区填报、网上报名等形式,收集农民工外出务工交通信息4132条,按照县内就业、县外出行、集中地区、集中企业等分类标准,为就业地相对集中的农民工提供“点对点”直达服务。
二、节日走入院门,让农民工“家人开心”。一是文化下乡“添乐趣”。整合县文化馆、县艺术协会等力量,深入392个村(社区)举办文艺演出1528场次,开展摄影展、书画展等展览1277场次,送电影下乡4286场次,丰富文化生活,引导文明乡风。二是健康入户“强身心”。建立乡村医生“常态送诊”、全科医生“定期问诊”、市县专家“集中义诊”三诊联动机制,组建332支家庭医生巡访队伍,紧贴群众健康检查、创业服务等个性化需求,免费为群众开展体检服务1.4万场次100万余人次。三是慰问到人“暖心田”。建立村(社区)返乡农民工管理台账,采取带队重点慰问、包片分批慰问、结对入户慰问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走访慰问5459人次,收集并完成群众心愿207个,排解生活实际困难180余个。
三、困难服务上门,让农民工“工作安心”。一是遇急事,干部“随叫随到”。规范整理农民工重点需求事项办理指引清单,畅通电话、网络等渠道,打造农民工“掌上办”“指尖办”平台,开设农民工办事绿色服务窗口392个,定点提供事项申请、办理、查询等民生服务。二是遇烦事,援助“定期巡到”。整合司法、教育等资源,成立法律援助、教师家访等小分队232支,聚焦农民工权益保障、子女入学等问题,采用定期入户走访与集中宣讲相结合的模式,对农民工相关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全覆盖。三是遇难事,政策“全面周到”。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问等方式,深入排查困难农民工家庭成员、收入情况、就业情况等,根据实际情况精准制定帮扶措施,真正做到“一户一策”。
四、过年迎回家门,让农民工“返乡舒心”。一是站点喜迎“返乡人”。立足外出务工者“返乡难”突出问题,培育402名劳务经纪人,设置返乡农民工“一站式”服务站134个,发放便民服务手册、春联等8万余件,服务返乡人员4.75万人次。二是院坝畅谈“他乡事”。组织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踏访千家万户,进院坝里畅谈,在板凳上交心,召开返乡农民工院坝会、新春座谈会670场次,覆盖近12000人,收集就业创业、地域发展等方面建议1900余条。三是故土引领“创业心”。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返乡入乡创业园7个、就业帮扶车间92个,精准推送回乡发展优惠政策、技能培训、惠民服务等信息60万条。探索建立快帮快办联系服务民营企业机制,有效解决返乡创业群体“用工愁、场地愁、审批愁”的后顾之忧,实现只需“带设备、带技术、带订单”的“轻松创业”新局面。
巫山县:
坚决扛牢政治责任
以巡视整改为契机
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巫山县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巡视整改作为检验“四个意识”的试金石,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针对市委巡视指出的“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较低”问题,通过完善制度、定期调度、强化考核等措施,提速提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一、坚持党建引领,高站位推进。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县乡村振兴头等大事来抓,构建县委统一领导、县委组织部和县农业农村委统筹推进、相关单位支持配合、乡镇和村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回引外出务工、经商等致富带头人600余人,从中选拔培养为村党组织书记84人。依托鲁渝东西部协作,组织村党组织书记4批200余人到山东烟台参观学习;全县举办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题培训班2期,全覆盖培训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不断提升村党组织书记发展经济带头致富的能力。对全县78个中央财政资金扶持的村集体经济项目,明确1名县领导、1个县级部门、1名集体经济发展指导员常态化开展督促指导。
二、坚持市场导向,高效能经营。对照中央和市委要求,对2019年至2021年度村集体经济项目推进情况逐一研判,对2022年度申报项目可行性逐一审核,开展指导培训10场300余人次,探索“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合作社统一管理+市场化销售+品牌化运营”等模式,发展巫山脆李、巫山恋橙、中药材、秋月梨、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通过统购统销,推动抱团发展。制定村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代理实施方案,建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和村级集体经济运行制度,细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举措12项。引进4家代账公司,选派8名代账员,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在财务会计核算上实行分账管理。
三、坚持赛马比拼,高标准督导。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情况作为乡镇(街道)考核的重要内容,将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情况纳入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的评比内容。针对发展村集体经济有较大贡献人员,探索制定相应激励措施。定期对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情况开展调度、通报,督促抓紧落实各项指标任务。截至目前,全县31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平均经营性收入达12.6万余元,较2021年增加263.1%,其中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有180个,较2021年增加682.6%。2019至2021年度59个中央财政资金扶持村,已全部实现1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
巫溪县:
以巡视整改为契机
推进招商引资开新局
巫溪县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巡视整改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针对市委巡视指出的“‘头雁’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上届党政班子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动作为不够,2018年至2021年8月,招商引资企业仅8个、实际到位资金3亿元,近3年营商环境考核在渝东北片区排名垫底”问题,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举措、过硬的作风扛牢整改责任,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巡视整改。
一、坚持率先垂范,高位推动抓招商。构建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县招商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1+6+N”招商工作体系,推动形成“县领导+乡镇部门+全员”的招商工作格局。优化充实“1112”外出招商工作机制,组建县级领导牵头的12支外出招商队伍,进一步强化“走出去、引进来”。出台招商投资促进工作意见、优惠政策、落地服务规则等文件10余个,落实“决策—落地—考核—激励”为一体的“3511”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印发《巫溪县2023年招商“赛马榜”工作方案》,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形成良好局面。
二、创新工作理念,坚持精准大招商。切实抓好外引内联,组团参加西洽会,先后前往北京、山东、四川、湖北、贵州、江苏、浙江等地,扎实开展各类招商活动,借助工商联、侨联、商会协会等团体及水利部、吉林省、山东泰安、市政府办公厅帮扶集团、渝中区等优质资源,宣传推介本地资源优势,展示特色产业,寻找、捕捉招商线索信息,助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强协同招商,在渝中区设立“渝中·巫溪招商服务工作站”,两地招商部门派员联合办公,推动实现招商工作共谋、招商信息互通、招商宣传互推、招商企业共引、招商渠道共用。与渝中区探索构建产业高度融合、招商深度协同、利益合理共享的协同招商新模式,以“协同招商+飞地建园”为核心,聚焦“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开展多形式、深层次协同招商,共同打造协同招商示范项目。2022年,全县新增招商项目42个,到位资金9.17亿元,到位资金是2018年至2021年8月的3倍多。今年上半年,签约合同额21.6亿元、资金到位额8.2亿元,资金到位额同比增长485.7%;其中:一季度,全市招商赛马综合排名第七位;4月、5月,招商综合成绩渝东北排名第一位。
三、落实服务保障,硬核举措促招商。按照“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要求,安排专人对接来访企业,深入调查研究,弄清合作“契合点”,找准问题突破口,服务企业“进入关”。对重点在谈项目持续跟踪洽谈,做好分析研判,强化要素保障,服务企业“签约关”。在工商注册、项目备案、入库统计、规划审批等手续办理方面开展重点服务,让企业少跑路、不跑路,服务企业“落地关”。抓紧已落地项目的跟踪服务,每月定期召开招商联席工作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或运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服务企业“发展关”。
编辑:石俊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