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刚专栏|袖珍边城鱼
作者:张刚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8-07 15:16:06作者简介:张刚,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重庆彩车创意文字设计作者之一,部分作品入选大专院校和中学教材,《时光边缘》《灵魂之趣》《黄葛树下》《若有所思话德国》等专著先后被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重庆市档案馆等机构和单位收藏。
2021年6月18日,我在好友H先生处得知:在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现了一条4.23亿年前的鱼化石,这是世界脊椎动物演化考察研究史上的重大突破,这个化石鱼被取名为袖珍边城鱼。
其后几天,包括外国期刊《当代生物学》在内的国内外数十家媒体相继作了权威发布和报道。有了这次重大发现,人类全面认识有颌类动物的早期身体结构便拥有了关键性的实证资料,这也使得重庆秀山成为全球第二处找到完整全颌盾皮鱼类的化石点,而且袖珍边城鱼比第一处化石点的时期早了一千万余年,让脊椎动物“从鱼到人”演化史中颌与牙齿的早期演化有了确凿实证。换句话说,这一重大发现算得上是让人惊掉“下巴”的大事。人类的下巴是从哪里来的?科学家们说啦,大概率将追溯到这条志留纪化石鱼的身上。
重要发现的功劳属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所辖的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博士后李强一行。2019年9月,李强一行在秀山洪安至毗邻的著名景区“川河盖天路”一带踏勘时,穿越数亿年时光,与袖珍边城鱼历史性地邂逅。
我的家乡竟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真是令人感到幸运和骄傲。可这上亿年前发生的事于大众来说太遥远、太陌生、太抽象了,能否依托科研和数字技术创造出多种方式,对边城袖珍鱼的重要意义、开发价值作形象化的科普呢?能否把自然、博物与边城的人文优势以及川河盖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合成创新,让家乡进一步大放异彩呢?
一百年前,一条小小的黄辣丁鱼,在秀山的民间大厨手里都能精彩演绎成汇聚人间烟火气而长盛不衰的江湖名菜“一锅煮三省”。那么,这条全球闻名、举世关注的袖珍边城鱼,它用了几亿年从志留纪末期终于“游”到了我们的身边,又会激发出多少五彩斑斓的创意实践呢?
我始终坚信,家乡父老乡亲们的智慧和汗水,一定能够给世界不断奉献出袖珍边城鱼“一鱼多吃”这样的惊喜。
我的好友W先生说,你的记忆大多是乡愁如鱼,不时会跃出生活的水面,家乡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一颦一笑,早已浸透灵魂的肌理,稍有空隙,便会汩汩涌流。这位朋友算是把我“吃透”了。为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对家乡的美好祝福,我挑灯夜战赶写了一首小诗,于凌晨发给了我尊敬的H先生。
H先生看后很高兴,说写得不错,应考虑谱个曲子。果然,几天后,H先生便差人把歌曲传给了我。
衷心感谢H先生和他们的博士团队,感谢他们发现了属于秀山、属于重庆、属于中国、属于人类的袖珍边城鱼。
编辑: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