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芳专栏|初为人师的日子
作者:周成芳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8-09 08:59:37前不久,朋友“东”在微信上问我:“你近期工作不忙,来我们艺术学校当口才教师吧, 20天短训,每天上两堂课。”
我?不行不行,我赶紧推脱。虽说咱是师范院校毕业,可离校20年从没站过讲台,岂敢误人子弟?
她却反驳:我觉得你很适合,中文系毕业,还是省级作协会员,知识面广,而且你是资深导游,有丰富的讲解经验,经常登台演讲,还有,你性格开朗活泼,有亲和力……
东一口气列举了好几条理由,让我不禁有些心动。我决定接受挑战,正好圆一回教师梦。
我按照东提供的教材开始备课,每天上网百度教学视频,借鉴教学方法,再根据大、小班学生的年龄结构,认真构思授课内容。
上课第一天,我特意起了个大早,心里既兴奋又忐忑。
走进小班的教室,这些平均年龄仅5岁的孩子,见到我后集体起立道“老师好”,清脆的童声整齐又响亮。我很是新奇,先前的紧张感瞬间烟消云散。
以前做导游时,我每次带团都会频频与客人互动,活跃团里的气氛。我决定如法炮制:“小朋友们,老师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姓周,你们身边有姓周的吗?”
“我妈妈姓周” “我外婆姓周”“老师,我表姐姓周”……孩子们争先恐后抢着回答。
好呀,上来说说他们都有什么特点?我顺势开始进行口才训练。这些孩子在台下很踊跃,可单独上台后就显得拘束不安。在我的耐心示范和启发下,他们一个个都勇敢走上台来。
大班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0岁,我为他们开设了每天5分钟的演说训练。讲自己熟悉的人,讲生活中难忘的事,我特别强调一定要注重内心的真情实感。在谈到参加培训班的心得时,有个女孩在台上很坦诚地说,最初,她对父母报培训班的行为很抵触,但现在她感觉受益无穷。我带头为她鼓掌,其他同学也受此鼓舞,都大胆上台畅所欲言。
以后的每一天,我带领孩子们一起诵诗词,背儿歌。朗朗的读书声,让我仿佛回到久违的学生时代,这种感觉是何等的奇妙。为丰富教学内容,我参照中国诗词大会的模式,和大班的孩子一起比赛“飞花令”。在我的悉心指点下,一些原本有些腼腆的孩子在台上也变得落落大方,我体会到了初为人师的成就感。
可好景不长,在熟悉新的环境后,一些孩子开始“坐不住”。有时,我正在热情洋溢地讲解,台下却传来吵闹声:“老师,他又拖我的椅子”“明明是你先惹我”……教室像炸开了的锅,我有些不知所措,只能扯着嗓门大声叫停。
后来的几天,无论我怎么干涉,课堂仍然闹哄哄的,我很是懊恼,嗓音也开始嘶哑。我感觉有些吃不消了,便向东诉苦。东从事过多年的培训工作,他开导我,贪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你得学会因材施教。
我向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并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完善教学方法。对每一位有进步的学生,我会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有同学上课不专心,我不再发怒批评,而是微笑着邀他上台带领大家一起朗诵诗歌。这一招很灵验,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了,课堂秩序也好了许多。
为提升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开设了“小导游”培训课。我让他们模拟导游员,介绍家乡的美景美食。这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挑战,最初他们只会机械地背讲解词,在我多次示范和指点下,他们一个个都有了小导游的范儿。
20天时间一晃而过,当孩子们逐一向我道“老师再见”时,我突然感觉难以割舍。一些家长来接孩子时,真诚地对我说,周老师,谢谢你,我家孩子以前一直害羞,不善言辞,现在进步多了。
我心里百感交集,这短暂的教师生涯,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履历,更让我明白,人生要勇于去挑战,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开州区作协副主席)
编辑:汪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