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专栏|那时夏夜
作者:陈劲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8-09 11:25:32夕阳西沉,晚霞映红了老院,院子里攒动着准备夏夜纳凉的身影。大人娃儿齐动手,先清扫院坝的灰尘,再端出清水仔细泼洒,直到地上热气丝丝散去。接着,将各式纳凉神器移到院中,继续用清水冲洗并擦净。大婆家的凉板椅、五婆家陈年的长条凳、大婶屋里的竹棍席被先后摆放在各自家门口。大爷呢,径直把晒粮食用的大团筛洗净安放在了两根板凳上。
这是儿时夏夜纳凉前的一番准备情景。那时,老院里的十来户人家都是自家屋,大家无空调无电扇,但不叫热不嫌烦,乐此不疲,给我儿时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晚饭后,人们陆续出屋纳凉。大公在大婆的搀扶下慢慢坐下,倚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大人们轻摇着蒲扇,几个调皮娃趁机靠近借点风,有懂事的帮大人剥玉米,更有不知热为何物的依旧嬉戏打闹。不一会儿,一阵呼噜声从五公家门口传来。我们蹑手蹑脚地靠近,用一根纤细的茅草挠他鼻孔,待呼噜声小些或是他刚要察觉时就迅速离开。
“哪个小屁孩,再不停手我也起身挠你了哟。”堂弟学着我们的样子,正悄悄挠着躺在一旁的大爷的痒痒,可大爷白天活太累,不想睁眼也不想起身,只是吓唬。大爷的亲儿子呢,想试探下亲爹的虚实,轻轻挠了几下脚板心,大爷更是懒得理了。
无趣的我们来到院落中央,经堂哥一阵安排,玩起了斗鸡游戏。我们先是一阵对垒,后又围攻大点的孩子。孩子们的表现,大人们看在眼里,每当有人倒地露出点光腚,院里便是一阵笑声。也有起哄的,大声喊着“快点上”。
我们正玩得起劲,院外传来自行车铃响,我知道那是父亲回来了。“老三,你老汉回来啦,快去接包包,里面有冰棍哦。”五婆摇着蒲扇,语言充满诱惑。可母亲关切的话却先了我去:“这么晚才回来,晚饭都吃过了……班上有个娃不听话,去邻村家访了。”父亲停好自行车,我的一双小手就不自觉地抓住了他的手臂。父亲一声“抓紧啰”,然后拉着我转起了圈。一阵风扑面而来,我直喊凉快,感觉成了院里最幸福的娃啦。
在老院,大公读过私塾,肚里藏有许多故事,我们会隔三差五地求他讲一些。因为他已是八旬老人,有点耳背。大公讲的多是些抑恶扬善、除暴安良及秀才求学的历史故事。他讲得很慢,性急的已陆续离开,他见我和堂弟仍坐在矮凳上,便喝了口老荫茶,清了清嗓子后又慢条斯理地往下讲。
父亲吃过晚饭,摇着蒲扇走过来,接过大婆递过来的凳子坐下陪我听了会。在故事要结束的时候,递上一支烟给大公点上,回头让我猜故事结局。自然,我那些幼稚的想法又换来大人们一阵阵笑声。
兄弟姊妹们见父亲休息坐下,纷纷围过来,期待着这位院子里唯一的乡村教师给他们讲点啥。父亲呢,自然是懂的,顺势接过了大公的活,通常会讲些幽默笑话,如“一根扁担睡十二个人”“饿不死的老公公菜”云云。当然,也有我们喜欢听的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
那晚,恰好七夕节前夜。皓月当空,群星点点,老院被皎洁的月色包裹。在父亲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我们遥望星空,想象着牛郎织女不时将要相遇的美好情景。这时,年长的堂哥堂姐,你一言、我一语背起了《天上的街市》里的诗句。当时我不知道这首诗的名字,只觉得那些诗句犹如轻柔的夏夜凉风,叫人好舒服。尔后,我们躺在各种纳凉神器里,数着天上星星几许,在不知不觉中进了梦乡……
时光流逝,老院的魂仍在。那时夏夜纳凉的情景已存入时间银行,历久弥新,芬芳如故。
(作者系万盛经开区档案馆副馆长)
编辑:汪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