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任静专栏|清涧烙饼大烩菜

作者:任静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8-12 00:32:12

大烩菜,烙烙饼,弹上三弦唱道情。如果非要给清涧美食排一个名次的话,美食一绝——清涧煎饼除外,烙饼和粉汤大烩菜,堪称清涧美食界的“绝代双骄”。

作为清涧的一道传统特色美食,烙饼已有上千年历史。据说在唐代,烙饼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早在西晋,大文学家束皙就在《饼赋》中有过关于饼的生动描写:“弱如春棉,白如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飞散而远遍……”如今在我的故里清涧,烙饼作为一种绝佳美食用来招待客人,表示热情好客。有不少饭店在精致的食谱中甚至将清涧烙饼大烩菜列入榜首,如云食客慕名前往,络绎不绝。我每次回故里,总要呼朋引伴饱餐一两顿烙饼大烩菜,仿佛唯此,方可聊解乡愁。

与陕西许多著名面点,诸如锅盔馍、干炉、舌头饼、油旋相比,清涧烙饼一点也不逊色。通常点过餐不到一刻钟,一张张清涧烙饼就被服务生托在白色的食盘里摆上了桌。乍看上去,清涧烙饼并没有我们常见的“饼”状,倒像是一盘呈圈状层层叠起的面条卷,色泽嫩黄,入眼煞是鲜美。撕一条薄薄的饼条一口咬下去,入口清脆,外脆里嫩,薄脆的表皮散发出葱花油的清香,里瓤软嫩,蕴含着麦面的醇香和微甜。葱油的清香与麦面的醇香,交织混为一体,自成一脉饮食的香,舌间回味,唇齿留香,越嚼越有味,令人欲罢不能。

清涧烙饼因层次丰富,故有“千层饼”美称,而能做出这“千层”烙饼之人必定身怀绝妙厨艺。我曾经在一次饕餮烙饼美食时,趁大厨高兴向其讨教过做烙饼的诀窍,大厨也毫无隐瞒地教过我一则妙招:要做好千层烙饼,水温是关键所在。大厨还指导我预先准备好面粉、盐、葱花、香油、温水等食材,我回去如法炮制。第一次因为和面水温太高,面被烫“死”了,烙出了一堆“死”面饼,品相不佳,口感也极差,只勉强可以填饱肚子,却不敢示人也。第二次做烙饼,和面的水温又太低了,案板上硬面一团,根本无法撕成“千层层”。两次制作烙饼,均以失败告终,并被家里人取笑我眼巧手拙。

有一年我回陕北出差,有幸看到能干的主妇詹大姐在厨房烙烙饼的情形。我认真观看了整个制作过程,并不断发问,总算懂了点做烙饼的门道。只见她给面粉中加入少许盐,搅拌均匀,以增加筋性,接着慢慢倒入七八十度的温水,边倒水边搅拌,等面粉全部成为絮状,才下手用力搓揉,直至将面团搓揉到表面光滑,再盖上湿布去醒发。面醒发好后,用擀面杖擀成圆形,淋上食用油,再撒点精盐,撒上葱花,这样反复对折擀上数次,淋油(熟油)数次。擀得越薄烙出的层次越多,面饼的层数就在于卷起时的圈数,所以要想将烙饼做得层层分明,就得将熟油涂抹均匀,卷起时尽量一边将面饼拉薄,一边卷得紧密一些,然后反复折叠,再擀,再折,最后将面片卷成条后,用手掌压成圆饼,放入平底锅一烙即熟。詹大姐身材瘦弱,面容仿佛始终笼罩着一抹烟雨,似乎有无数心事隐于她烙出的层层叠叠的千层饼内。

我回家后,学着詹大姐的制作方法,反复试验。有一天,我将做得比较满意的烙饼拍了图片发到朋友圈,转眼间就收到了几十条评论,其中有一条评价道:堪与石咀驿烙饼相媲美!那位文友说的石咀驿烙饼是故乡饮食一绝,我深知其评价不无调侃之意,不过说实话,那一刻我竟然很受用,心里生出一种成就感与思乡情交汇的复杂情愫。做烙饼时,我用热锅凉油,这样做出的烙饼蓬松金黄、内里绵软,用筷子轻轻一挑,层层疏散开来,层次鲜明而不易断开,香味不断逸散而出,就像手抓饼一样,咬上一口,酥香无比。一团人间烟火气骤然氤氲灶间,袭上心头,思乡和怀旧的情绪,就在那一刻得到最为温暖与妥帖的安放。

享用清涧烙饼,必得配以小米稀饭、羊肉粉汤和大烩菜。清涧人张口就唱:“大烩菜,烙烙饼,弹上三弦唱道情;羊肉粉汤配烙饼,换个神仙也不行!”在清涧许多烙饼馆,羊肉粉汤和大烩菜是唱主角的,可口美味的清涧烙饼,倒成了配角。因为有的烙饼馆点菜有个规矩,任点一种主食,点完就别管了,吃完可以再续,直至吃得肚饱肠圆为止。如果是过路人第一次去品尝,热情好客的老板娘会反复提醒“粉汤烩菜吃了可以再加”或者“烙饼吃了也可以再加”。与烙饼等面食相比,大家当然乐意再免费续加两份鲜美可口的羊肉粉汤和大烩菜了。

清涧大烩菜主要由粉条、瘦肉、土豆、豆腐、豆角等蔬菜放入一锅中烩制而成,做好之后连汤带汁满满一大盘,颜色红褐诱人。猪肉喷香,土豆软绵,粉条滑爽,豆角筋道有嚼头,荤素兼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堪称清涧一绝,是佐饭的极佳美味,尤其配以色泽金黄、层次分明、口感外酥内软的清涧烙饼,可谓“人间至味是清欢”。

有一年我再次出差于此地,在席间打听那位曾教我烙过烙饼的詹大姐,有熟识的朋友说她已于前几年离世,我听后大为惊诧。我很想再看看詹大姐是怎样仔细地一层层给面团抹了清油酥,并均匀撒上碧绿的葱花,又是怎样晃动着纤弱的腰肢,用一根寻常的擀面杖擀出薄如蝉翼的千层饼。记忆中在厨房面案前忙碌的瘦弱身影,早已变成一个模糊的幻影,然而擀面杖轻触面案的节奏感却仍旧分明,仿佛有信天游从天际悠然飘来:“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东北风还是西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清涧烙饼大烩菜别具特色的滋味,从舌尖蔓延至心间,提醒着我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勿忘昨日的艰辛耕耘。它不仅牵系着游子潜藏于心底的故园之思,同时也记录着一座石板城千年农耕文明的隐秘记忆。

(作者系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

编辑:郭羽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