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任静专栏|凉粉三味

作者:任静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8-17 17:04:57

舌头能丈量人生,味蕾上亦可演绎万种风情,品味冷暖,无关季节。比如我的故乡在六月六伏羊节这一天,有吃新麦馍馍熬羊肉的习俗,同时断不会少了一道美味凉粉;而在立秋这一天,也同样会做一顿似玉凉粉伴蝉音。后来我家渐渐演变为每个家人过生日要吃凉粉,团聚喜庆要吃凉粉,酷暑日要吃凉粉,心情好也要吃凉粉。凉粉伴随着我们,从暮春到初夏,再从蝉鸣知了到金秋谷香。


荞麦糁子凉粉

凉粉是荞麦糁子凉粉。每年六月六凌晨两三点,母亲就披衣起床了,她要提早做好凉粉,待冷却后让我们吃了去麦田里捡麦穗。

母亲窸窸窣窣从蛇皮袋子里舀出一大碗荞麦糁子,用温水浸泡在大面盆里,大约浸泡一两个小时,遂装进一种类似面箩布的网袋里,然后才唤醒父亲起来帮她揉搓荞麦糁子。父亲那会儿正值壮年,胳膊上有的是力道,他反复揉啊,搓啊,偶尔会加进去一点凉水稀释一下,直至将网袋里面的荞麦糁子都揉成牛乳状的面浆。做凉粉既考验主妇的厨艺,也需一把好力气。母亲按照一定比例兑入水,耐心地将荞麦糁子面糊一勺一勺倒入热锅里,父亲配合地抡起擀面杖按顺时针方向不停地搅拌。父亲很快搅累了,换上母亲继续搅动。年轻的母亲自如地搅动着擀面杖,腰肢柔软得像一条鱼儿在灶前游动。锅内的面糊越搅越粘稠,直至顺着擀面杖滴下来在锅内冒出一个小小的尖来。这样做出来的凉粉便恰到好处,筋道,柔韧,光滑,其滋味,入口妙不可言,回味无穷。这是母亲厨艺的精髓之处。

我家曾经历了一段物资最为匮乏的年月。父亲工资微薄,姐妹们又都在读书,多亏了母亲拥有这做凉粉的厨艺,顶着酷暑烈日卖凉粉,为家里换来零花钱,才让我们得以安然度过人生中那段最艰难的岁月。母亲做的凉粉灿如美玉、细如凝脂,看似柔嫩,实则筋韧,浇上包含姜粉、蒜水、香醋、生抽等佐料的蘸汁,淋入适量辣油和麻油,再撒上一把切好的韭菜和黄瓜丝,让人望而食欲大振,吃得暗自销魂。

夏日,每每遇到熟识的人,总会提起母亲做的凉粉,他们依然惦记着舌尖上那一口美味。


神仙凉粉

“玉碗盛来琥珀光”,说的是一道被唤作神仙凉粉的菜肴,宁陕一带又叫“神仙豆腐”。据说这道菜背后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秦岭深山里生长着一种神奇的忍冬科落叶灌木,叫“六道木”,相传是一种降龙之木,因为茎上天生有六条竖直的道儿而得其名。如果把茎横剖开,那剖开的面就是一朵令人拍案叫绝的六瓣花图案,雪白的颜色、飘散着缕缕馨香。六道木的叶子,富含淀粉和糖类,可以制作凉粉和豆腐。

曾经,我们杂志社途经宁陕时在一家农家乐打尖。端饭的大姐笑语嫣然、口齿伶俐地念了一则顺口溜,向我们介绍神仙豆腐:“五至九月采叶回,洗净泥沙放入盆。每斤鲜叶水五斤,八十度开水好烫浸。木棍搅至糊糊状,挑起不滴正适宜。然后用筛做过滤,浆汁里面加卤水。卤水无时加灰水,三两灰水叶一斤。搅拌一定要均匀,冷却凝固如琼玉。用水漂洗要在意,出水芙蓉是凉粉。”那位大姐身材高挑,曲线分明,声音甜美,一口细白整齐的牙齿犹如珠贝,脸蛋鲜嫩水灵,笑靥如花,一双大眼睛明亮有神,如山泉般清澈,我知道这副姣好的容貌一定是得益于秦岭风明气清、物华天宝的滋润孕育。谛听那如歌的行板,眼前恍然盛开一朵美丽的六道木花瓣,散发着悠悠的馨香气息。

神仙凉粉很快上桌了,如烟碧绿,入口柔韧、滑嫩,嫩得跟鸡蛋羹似的。咬一口,酸爽酸爽的,透心凉,好一道神仙美味。含在嘴里,似乎有一股春天的味道,从舌尖缓缓蔓延,仿佛柔风挑起一缕丽日,又带来一阵润酥酥的春雨,是清淡,是丰腴,清香酸爽的滋味,久久逗留于舌尖味蕾间。

与我们同行的总编比较熟悉陕南文化,她简略向我们介绍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陕南饮食文化。我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载,陕南人“尚滋味”“好辛香”。宁陕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是省会西安南枕的绿色屏障、关中通往川渝的交通要塞,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南北方动植物在此交汇生长,因此风味小吃与名菜佳肴也极具地方风味特色,而陕南菜好就好在原材料天然、绿色、新鲜。她还告诉我们陕南人有一个生活习性:“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


炒凉粉

阳光天地商圈外,有个炒凉粉摊,每日黄昏散步经过,便听见一两声悠长的招徕声:“炒凉粉,正宗的万荣凉粉——”尾音有点沙哑,节拍拖得长长的,似一滴墨汁在宣纸上慢慢延宕、晕染。

万荣凉粉是运城的一道美食,食材为红薯淀粉,色白,筋道,做好的凉粉不用刀切,是用铁挠子挠出来的,薄、细、长,极易入味。山西人酷爱食醋,再加入白的蒜泥,红的辣油,黄的芥末,食时麻辣爽口,那色香味简直绝了,瞬间以攻城略地之势,令人垂涎三尺,再也挪不动脚步了。

听摊主讲,万荣凉粉原本有两种,浇羊肉臊子的为热凉粉,调以油辣子、芥茉、蒜醋的是凉凉粉。他来西安久了,便入乡随俗,只卖炒凉粉。亮晶晶的凉粉,切成薄薄的四方小块,宛若果冻一般。放在平底锅里煎炒,出锅时淋上蒜汁和麻酱等佐料,卖相看起来倒是不错,只是吃到嘴里的却不再是从前万荣凉粉的味道。也不知是火候不对,还是材质出了状况,总之我买的那碗凉粉只剩下浓浓的白醋蒜泥味儿。


除了上面几种特色凉粉,我后来经常还会吃到绿豆凉粉、豌豆凉粉、土豆淀粉凉粉。绿豆凉粉是绥德地方风味绝佳的特色小吃,也叫绥德黑粉,以绿豆为原料,吃时切条,加上调料汤汁,色泽淡绿泛黄,清香适口。我每次去绥德游玩,一碗绥德黑粉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有一事不明白,绿豆凉粉,为何被唤作黑粉呢?

后来去蜀地游玩,多次品尝过四川凉粉。相较于别处的凉粉,四川凉粉的调料更为讲究,蒜泥、精盐、酱油、白糖、味精、花椒面、红油等,可谓辣香甜鲜缺一不可,鲜红金灿地铺倒在一盘雪白晶亮的凉粉上,不必急着动筷子,单观赏那色艳双绝的品相,就忍不住舌底生津,馋涎欲滴了。美食家汪曾祺先生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一文里,形象地道出了吃凉粉的惬意:“凉粉以川北凉粉为最好,是豌豆粉,颜色是黄的。川北凉粉放很多油辣椒,吃时嘴里要嘘嘘出气。”品读这形神兼备的描写,即使是从未尝过四川凉粉的读者,也禁不住食指大动,想入川点一碗香气四溢的豌豆凉粉,解解馋了。

于我,凉粉不仅仅是一碗消夏度暑之物。远离故土后,每当我倍感思念双亲时,故园昏黄的灯光便从千里之外流泻出来,我分明望见父母忙碌的身影,在凌晨的灶前抡起长长的擀面杖,使劲儿搅动着锅里滚烫的凉粉。白色的热气扶摇直上,醇厚的荞麦糁子气息弥漫在厨房里。过往琐细的回忆,顺着荞麦糁子凉粉清淡且丰腴的滋味,波浪一样涌动。那一刻,我的灵魂于袅袅烟火气中,迅捷抵达了故园!

(作者系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

编辑:郭羽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