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前方专栏|秋菊盛开好汉坡
作者:魏前方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9-03 22:55:06好汉坡,是湖北孝感双峰山旅游渡假区一处著名的人文历史景点。陡峭的三百四十八级台阶,丈量着从坡底到坡顶的距离;坡顶上的古井、道观、盛开的秋菊,见证了一代代英雄好汉的传奇。
公元873年,正是一个秋菊盛开的季节,唐代农民起义军领袖王仙芝、黄巢相聚于好汉坡,举行会晤。在三清殿道观,他们义结金兰,在道观西厢,他们取古井之水煮茶,正襟危坐,纹枰对弈,谈古论今。二人共同商定反唐起义大计之后,携手并立于好汉坡之巅,观对面山峦(后称黄巢山)漫山遍野盛开的金黄色菊花。喜欢以诗言志的黄巢,豪情万丈地吟出了他的诗作——“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题为《不第后赋菊》的七言绝句,运用比喻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尚情操,把菊花比作被压迫的农民大众,以百花喻指反动封建统治集团,“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借咏菊以展抱负,抒发了主人公气冲霄汉的英雄气概,对当时的农民起义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好汉坡会晤后,王仙芝于公元874年底在河南长垣发动起义,号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农民起义军迅速了攻克濮州、曹州、郓州等地。黄巢于公元875年起义响应,攻占了沂州。随后,两支农民起义军采取流动作战策略,克阳翟,攻汝州,战邓州,进安州,一路声势浩大,势如破竹,于公元877年会兵湖北,先后攻占安州、随州、黄州、杨州,兵逼苏州,在江淮之间的广大地区实行流动作战,打得唐朝官兵丢盔弃甲。公元878年,王仙芝战死于黄梅县,其余部与黄巢会师于亳州,共推黄巢为黄王,号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继续率领农民起义军进行流动作战,打击唐朝反动统治。虽然黄巢最后率起义大军攻下长安,并即位“大齐”皇帝,实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愿望,但由于政治上的局限性和军事路线上的错误,农民起义军最后受唐军的反扑以及叛将出卖,最后归于失败。
无独有偶,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交战兵败后,从宿迁单人独骑逃至好汉坡下,避难于好汉坡附近的回龙寺。后来,他与领兵前来救援的大将徐达、军师刘伯温一起登上好汉坡,远眺黄巢山盛开的秋菊,也即兴口占《咏菊》一首——“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军师刘伯温情不自禁击掌称绝,并将此诗记录下来,传播于军中,鼓舞了全军士气。此后,朱元璋的军队势如破竹,先后击败张士诚、陈友谅各部,建立了大明王朝。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在中国农民战争的历史上,王仙芝、黄巢虽然没有像朱元璋那样。实现“他年我若为青帝”的雄心壮志,但他们在好汉坡义结金兰的故事一直流传着,在三清道观古井旁边煮茶论道的友情更是流芳千古。好汉坡和黄巢山上的菊花,也因黄巢《落第后咏菊》以及朱元璋《咏菊》的诗篇而充满灵气,年年盛开不衰。好汉坡秋菊盛开的意境,如诗如画,吸引着一代代英雄仰慕的目光。
“谁英雄,谁好汉,好汉坡上比比看”,在孝感广泛流传着这句俗语。当地许多青年在应征入伍或考上大学入学之前,会特意来到好汉坡,一鼓作气攀登三百八十四级台阶,在好汉坡之巅立下报效祖国的誓言。
(作者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周龙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