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为标专栏|围炉煮字
作者:侯为标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9-07 15:52:06文人与酒,自古以来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纵览旧时的文人雅士,他们大都嗜酒如命,无酒不欢。同样,他们斗酒诗百篇,以豪迈与洒脱为情感基调,以孤寂和悲凉为生活底色,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曹操“对酒当歌”,陶渊明“数斟已复醉”,王羲之“醉序兰亭”等,无不弥漫出沁人心脾的酒香。
诗仙太白更是有“酒仙”之盛名,信手拈来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真的让人“上头”。其高远的意境只能被模仿,无法被超越,连忧伤都是浩荡的,连曲折都是透彻的。正如余光中笔下的《寻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时过境迁,文人与酒密不可分的标签化色彩,虽不及过去浓烈,但以文会友、因酒结缘、围炉煮字、惺惺相惜的文化人圈子,从未“散场”。
我与“三句半”兄弟的交情,也许不能与真正的文人骚客相提并论,但至少也算有酒又有故事。因为爱好文学,我们相知相识,因为经常煮酒论英雄,我们的友情与日俱增。历经时间与空间的变幻,我们成为形影不离的铁杆哥们。这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兄弟情,可谓人生履历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几年前,《德阳晚报》举办了一场文友“初见”活动,把平时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文友吆喝在一起。我和周建华、王守槐、郝志武四名文友临时组队,同台演出“三句半”节目。没想到,四个男人一台戏,幽默喜感的表演,赢得全场笑声爆棚。
活动结束后,四人意犹未尽,又拽着到了街边馆子。
兄弟伙推杯换盏,犹如走散多年的兄弟,终于聚到一起,原本一顿“散伙酒”瞬间切换成“桃园结义”的“结拜宴”。我们还立马把微信群改名——永远的“三句半”。
日积月累,我们的友谊越来越深:一起冲壳子吹牛,一起结伴旅行,一起登台表演,一起互掐取乐。谁在报刊上发表了作品,便要找借口约酒祝贺,分享美文带来的开心时刻。
因为爱好文学和写作,我们有永远聊不完的话题,几乎每完成一篇新作,都会先发进微信群里,相互征求意见。我们是彼此的第一批读者,大家知无不言、毫无保留地指出对方文字中的瑕疵,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
相比那种“狂饮”的酒局,我们更在意仪式感,浅斟、微醺即可。聊文学、聊创作时,喝点酒往往能让人在情绪上更加放松,表达的欲望也更为强烈。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生活继续,日子照旧。在日趋讲究实用的社交时代,有的人走着走着,就像水一样蒸发消失,再无交集;而有的情谊则像陈年老窖,随着光阴的流逝愈发醇香。
我知道,生活并不一直都像文学中浩瀚的星辰大海一样美妙,一个转身,我们就会回到清醒人间。不过,作为凡夫俗子,有酒、有文学、有“贴身巴肉”的兄弟陪伴围炉煮字,便是肉眼可见的幸福。
(作者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
编辑:郭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