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高桃芝专栏|苏州园林甲天下

作者:高桃芝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9-17 17:50:32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苏州,以园林优美闻名于世,其园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杰作。

水乡苏州,境内河道纵横,又盛产多孔而玲珑剔透的太湖石,极适合就势造园、叠山造景,可谓得天独厚。最早记载的私家园林是公元4世纪时的辟疆园,此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渐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区域,再加上当时士族文人崇尚山水、隐逸林泉,于是苏州建园成风,私家园林遍布城池内外,曾达到200多处。如今,保存尚好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有19处,最著名的有宋代沧浪亭、元代狮子林、明代拙政园、清代留园,称为苏州四大名园,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古典园林典范。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在布局上以水为中心,采用变幻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达到园中有园、景外有景的艺术效果。

建筑色彩上,与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形成强烈对比。苏州园林以大片白粉墙为基调,黑灰色的小青瓦屋顶与灰色水磨砖门框、窗框,栗色或深棕色的木梁架装饰,给人以淡雅幽静的感觉。

建筑布局上,苏州园林从总体来说是自由的,特意避免中轴,讲究不规则的奇缺美,讲究曲径通幽。那蜿蜒错落的小径使游客放慢脚步,仔细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惯用的长廊和粉墙花窗来分隔园景,但又隔而不断,相互掩映。透过漏窗看景色,有“步移景异”之趣,使得园林变幻无穷,尤其与山、池、树、石组合,使得园林灵活多变,主体突出,宾主分明。此外还善用借景,拓宽空间,丰富内涵,体现和谐之美。所有建筑都精致美观,令人心情舒畅怡然。如留园的南涵碧山庄、明瑟楼和池东曲溪楼、西楼是一组高低错落紧密相连的建筑群。间有小院,在石峰和绿树衬映下,显得造型丰富而又有变化。

苏州园林力求形式多变,即使是同一种建筑,个体之间也呈现出“犯中求避”的差异。中国古代建筑平面多为奇数,三五开间居多,而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为大小不等的两开间,留园的揖峰轩为两间半。拙政园的远香堂周围,东面是山、亭、墙组成的旱园,西面却是由水、廊、轩连成的水院,这种布局类似于中国的山水画,追求自然之趣,别有洞天。

以屋顶为例。留园的明瑟楼屋顶西为硬山顶,东为歇山顶,形式别致,却和周围建筑相协调。亭子一般建攒尖顶,有四角、六角、八角、圆形等,但也有卷棚歇山顶,或者卷棚庑殿式等。亭子的顶部基本上是单檐,但拙政园的天泉亭却独用重檐,这又打破了同一性,显得园林建筑结构奇巧,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可谓集中国古典建筑之大成,这是国内其他地方园林以及西方园林所不可比拟的。

苏州园林除了追求布局的自由和形式的多变,还辅以建筑小品、建筑装饰、陈设布置、诗词书画、匾额楹联等,建筑构造在考虑人的生活和游赏之需的同时,注重突出建筑的文化趣味,起着修饰自然风景的作用。这些设计反映了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

苏州园林被誉为“凝固的山水诗,立体的山水画”,它不同寻常的雅致得到了世人的认同。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批准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古典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世纪至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作者系湖北省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王耀东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