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责任抓在手上——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必须当好项目建设的“服务员”。
牵住重点项目的“牛鼻子”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9-22 08:32:35
8月8日,重庆暑气尚浓,大渡口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点项目服务科科长王亚梅走到办公室时,其后背已被汗水浸湿。
今年40岁的王亚梅,个子不高、身材纤瘦,笑起来让人倍感亲切。在她身上有着重庆人的鲜明特点:言谈干脆爽直,干事风风火火。
凭着一股闯劲,王亚梅和同事奔忙在项目服务一线,以重点项目为引擎,助推大渡口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项目建设的“服务员”
早上7时,王亚梅早早来到办公室,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将大渡口区重点项目最新进展情况表打印出来。
新袁茄路南段道路工程开工建设、李雪芮运动学校完成总工程量的55%、重庆小面产业园竣工验收、成渝铁路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看着情况表,王亚梅心里盘算着,有的项目推进情况良好,有的项目还需要再加把劲推一推。
谋划项目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每年初,王亚梅都会牵头制定大渡口区年度投资计划和投资工作指南,2023年确定了80个区级重点项目。
为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落实,她分类细化目标任务到月,制作重点项目分布图、前期工作横道图,明确重要时序节点任务,严格打表推进。
“我们得牵住重点项目建设的‘牛鼻子’。如果项目进度落后,初次会给‘黄圆’警告;如果项目连续3个月都没进展就会挂‘红圆’进行督办。”王亚梅说。
2022年6月,建桥C区生物医药园项目由于资金问题,进展一度停滞不前。
“我们针对项目具体情况,分析适合争取上级资金的类型。锁定类型后,我们协助企业开展申报工作,加大对上衔接力度,最后争取到2500万元中央资金。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完工,多家企业进场入驻。”王亚梅回忆道。
紧扣国家战略和最新投资导向,2022年,王亚梅和同事助力11个项目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1.3亿元,争取到5个设备贷款贴息项目、贷款需求5.98亿元,10个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项目、贷款需求8.15亿元,有效纾解项目建设资金难题。
闯劲十足的“女汉子”
中午1时,王亚梅匆匆吃完午饭,马不停蹄赶往D9地块新建学校项目工地。
“项目在2024年9月就要投入使用,事关周围片区孩子上学的问题,必须盯紧一些。”王亚梅说。
太阳炙烤,热浪翻涌。王亚梅戴上安全帽,在项目负责人杨果的带领下,对整个项目进行巡查。
“当前项目进度如何?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天气炎热,一定要注意工人的防暑问题。”王亚梅边走边说。
“项目进展情况良好,整体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60%,进度赶在计划前面,一切顺利。”杨果说。
看着眼前拔地而起的建筑,王亚梅点点头,思绪回到项目建设初期。
“2022年,该项目因涉及电力和燃气管道的迁改问题,一度陷入停滞。”王亚梅说,“有一组电线从教学楼顶穿过,存在安全隐患,合适改迁的位置下方又有燃气管道通过,同样不安全。”
为此,王亚梅东奔西走,协调多个部门、项目施工方和专家研讨方案,最终决定,对燃气管道不做迁改,改为制定专业的保护性措施。这样一来,工程时间从预估的一年缩短至3个月,费用也从1000万元缩减至30万元。
脱下安全帽,王亚梅的头发已被汗水打湿。在同事眼里,她是个闯劲十足的“女汉子”,曾经一天连着跑了10个工地。
凭借这份闯劲,2022年,王亚梅和同事推动大渡口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6.7亿元,同比增长1.6%。
挺立一线的“领跑者”
从项目工地出来,已临近下班,王亚梅的手机突然响起,是11岁的女儿打来的。
电话那头,女儿带着期待询问妈妈什么时候回家吃饭。
“宝贝,妈妈在加班,不用等妈妈。”此时的王亚梅露出一抹柔情,嗓音中带着歉意。
在王亚梅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幅水彩画,稚嫩的笔触画着电脑前一个忙碌的背影,旁边写着“妈妈辛苦了”。这幅画是女儿送给她的。
2011年,重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环保搬迁,机器轰鸣、钢花飞溅的时代落幕。站在十字路口,大渡口区接下来该如何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大渡口区委、区政府的把航导向下,王亚梅先后牵头谋划编制了《大渡口滨江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实施方案》《大渡口老工业区创建搬迁改造示范工程行动计划》。大渡口区作为重庆唯一区县,被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试点区。
在王亚梅和同事的努力下,大渡口区在经历艰难转型后,迎来重生蝶变。近年来,大渡口区充分发挥城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坚持绿色开放发展道路,聚力打造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
2020年至2022年,大渡口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连续3年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2022年6月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表扬。
站在发展改革一线,王亚梅深感责任重大。她表示,将继续立足岗位,勇于担当、善作善成,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为大渡口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王余婷 熊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