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⑧通过解剖“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9-27 09:22:07

  

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问题整改贯穿始终,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得到解决。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各单位各部门从着眼一个“点”,到纵观一个“面”,更多同类问题得到解决。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要总结好、运用好第一批主题教育的经验做法,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

要以小见大查摆问题。大海航行过程中遇到冰山,经验丰富的船长们知道自由漂浮的冰山约有90%的体积藏在海水表面下,因而对露出一个小角的冰山也会给予足够重视。“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查摆问题尤其需要见微知著,面对小事小节问题须臾不能不以为然、漫不经心、疏于防范,要重视微、认识微、研究微,凭借细微的情况和细小的变化,从小处着手,找准小问题背后的大问题。查摆问题过程中,要用好“放大镜”,把每一个小的问题延展开来看细节,充分认识到“小”问题也有可能潜藏“大”危害;要用好“显微镜”,认真寻找、仔细甄别深入骨髓的常态问题,剖析问题深藏的本质和根源,让“隐性”问题“显性”化。对“小问题”做“大文章”,方能以小见大掌握工作主动权。

要刀刃向内分析问题。开展主题教育是一个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的过程,是一次看内心、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的自我革命。“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把问题当问题,才能不出问题。问题是着力点,也是突破口。表面问题易找,追根究底却难。第二批主题教育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任务重,尤其需要党员干部既要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更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还要有深挖问题根源的担当和刮骨疗毒的勇气。有问题、有不足、有短板不可怕,怕的是思想认识“错位”,一味回避、“隔靴搔痒”终究是拔不了病根。当“探照灯”打在自己身上,就要多问自己做得好不好、哪里做得还不够好、还能怎样做得更好,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扫清那些被忽略的“死角”,在自我解剖中见筋见骨。

要举一反三解决问题。《论语·述而》中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群众诉求、发展问题,有的看似个性问题,实则与其他问题存在着某种共性,找对治本之策,就有望一并解决;有的问题虽然出现在局部,但着眼全局,只有多方协作才能更有效解决。第一批主题教育过程中,举一反三的例子有很多。群众反映业务办理程序繁杂,相关的几个部门就整合数据、业务联动,让群众不必多跑腿;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不仅整改还建章立制管长远……需要注意的是,举一反三不是简单地“依葫芦画瓢”,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创新思维,“举一”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同样,通过“一”来“反三”,也应该是一个创造性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为民情怀应该贯穿始终,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事办实办细办好。

编辑:贺兴梅,李序,王柏林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