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09-28 15:47:05“喻主任,我们年纪大了,晚上出行不方便,能不能安装个路灯?”近日,涪陵区李渡街道堰桥村驻村组长喻恒江接到堰桥一组王大爷的求助。根据涪陵区区级部门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报告”工作机制,区人大常委会党委机关工委党支部帮助堰桥村在所有的主道路上安装了路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
近年来,涪陵区李渡街道从“五心教育”培养干部、警力下沉联防联控破解治安难题、“人防+技防”提升救援能力三个方面,打通服务基层的“神经末梢”,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培训提质 倾情服务群众
9月22日,李渡街道召开“最美李渡”青年干部无人机短视频比赛。17名青年干部晾晒出自学的无人机拍摄、剪辑、配音作品。
比赛结束后,拍摄作品在村(社区)显示大屏上播放。一个个李渡街道“最美瞬间”,吸引了村民驻足观看,在新媒体平台上还吸引了一大批粉丝。“现在的年轻干部学习无人机拍摄,一学就会,真会‘玩’。”观看的村民说道。
这是李渡街道通过创立“五心教育”党建创新品牌,提升干部能力的一个缩影。
李渡街道瞄准极少部分干部“不敢担当”精准发力,高质量开展提振信心、检视初心、坚守忠心、保持戒心、淬炼匠心的“五心教育”。每月举办干部大讲堂,定期举办主题辩论赛、主题演讲等活动,全面提升干部为民服务、组织动员、应急处突等N项能力。
除此之外,根据涪陵区区级部门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报告”工作机制,涪陵区科技局在堰桥村建立了“专家大院”,帮助居民测土施肥,指导榨菜生产;帮扶李渡街道新龙村的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第六分院第一书记主动联系订单,帮助农户销售葡萄,解决滞销难题;涪陵区房地产事务中心积极争取资金14万元,帮助因洪灾房屋受损的村民重建家园……
一桩桩、一件件惠民实事,真正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
警力下沉 构筑安全防线
近日,一诈骗分子以“京东白条未还,逾期将影响征信”为由,对涪陵区李渡街道石龙社区罗林(化名)女士实施诈骗。李渡街道派出所发现后,立即指挥石龙社区中心警务室的民警、村(社区)干部寻找罗林。
农村地区地域广、矛盾多、出警慢,怎样破解这一难题?李渡街道根据地理位置、警力资源、治安特点等情况,将警力下沉、警务前置、服务前延,在石龙、致远等3个社区成立中心警务区。街道还成立了基层联防联控队,将村社干部、网格员260余人充实为群防群治力量。
接到警情后,联防联控队将兵分三路:一路到罗林家中寻人,一路联系罗林亲属,一路在罗林家附近的街上排查。5分钟内,罗林被成功找到。如若再晚几分钟,罗林很可能会被骗走8万元。
为提升群众的安全感,李渡街道在辖区主干道安装摄像头约500个,更加精确地掌握辖区内人员、车辆运行情况。联防联控队员坚持每天夜间7时—9时常态化步行巡逻。此外,社区群众也主动加入巡逻队伍,共同守护自己的家园。
“人防+技防” 全面除险清患
9月23日晚,李渡街道受到暴雨袭击,致远社区一户人家发生险情。82岁的刘吉荣、钟安珍夫妇独居在家,房屋有垮塌的危险。网格员上报信息后,当天晚上,派出所、应急救援大队带着救援物资到达现场,10分钟内志愿者就背着老两口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李渡街道专业应急救援大队选聘5名专职消防救援队员,组建了19支、共380人的应急救援先锋突击队,高标准配备无人机、消防车、发电机、救生艇、帐篷等救援器械,村(社区)同步储备了灭火器、逃生绳、防毒面罩等应急消防器材1000件。
街道还聚焦“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目标,制订了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各行业各领域应急救援演练,全面提升农村地区应急救援能力,切实守护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编辑:蔡雨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