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马雪芳专栏|奶奶的“月饼”

作者:马雪芳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10-01 21:00:06

作者简介:马雪芳,江苏省常熟昆承湖外国语学校美好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学高级教师,常熟市学术带头人、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学习之星,上海市《快乐学习报》特聘执行主编、河南省《教育信息化论坛》特聘编辑,长期致力于小学生阅读、作文研究,出版专著四部,在全国各地教育报刊发表教育散文、教育教学论文千余篇。


小时候,我家人口多,家庭经济拮据,中秋节往往连几个月饼也买不起。不要紧,奶奶会做“月饼”呢。

中秋节那天吃了午饭,奶奶收拾好碗筷,就开始忙碌起来。

奶奶把堂屋角落里反扣在粗陶盆里的咸菜甏倒过来,揭去两个塞紧的稻柴团,一股咸菜的香味就扑鼻而来。奶奶抓出两团缠绕得紧紧的咸菜放在八仙桌上,再把咸菜甏复归原处。八仙桌上的咸菜已呈现出酱油色,那是去年春季腌制的,俗称陈年咸菜,是咸菜中的上品。

奶奶端了咸菜到灶间,把咸菜在砧板上“嗒嗒嗒”地剁细。她把剁细的咸菜盛放在铜脸盆里,倒入熬熟的菜油,放一点藏在菜橱角落里还是过年省下来的赤砂糖,用一双水竹长筷子顺时针、逆时针反复搅拌。这是在做“月饼”的咸菜馅料。

之后,她又去堂屋的柱子上取下一个褐色布袋子,里面是春天里收获的马兰头干。奶奶把马兰头干倒入一个粗瓷钵头里,冲进开水,开水漫过马兰头干。约半小时后,奶奶用笊篱捞起马兰头干,双手合着用力挤去马兰头干里的水分,放在砧板上“嚓嚓嚓”地切起马兰头干来。切细的马兰头干放在一只二号碗里,加入适量的盐,倒进一点熬熟的菜油,倒进一点“帆船”牌酱油,拌匀。这也是在做“月饼”用的馅料。

馅料准备齐全后,奶奶开始和起面来。和面是个力气活,三脸盆面粉和下来,奶奶穿着的粗布单衣的背上明显湿了一大片,似一张地图。

奶奶把推拿得似白玉般的面坨在木板上压成一寸厚的正方形,再用菜刀横里、竖里切成一块块小正方形。小正方形在奶奶的一根一択长的小木棍的左右旋转里,一张面皮子就成了。奶奶左手托着面皮子,右手拿着筷子夹了两次咸菜馅在面皮子中央,再把面皮子的边沿一点一点捏到一起,最后用手轻轻压一压,一个包着很多咸菜馅的圆“月饼”就成了。奶奶用同样的方法包起马兰头干馅“月饼”。不过马兰头干馅“月饼”,奶奶做成了月牙形,这样是什么馅的“月饼”就一清二楚了。

“月饼”全部做好了,奶奶就在灶头上煎起“月饼”来。奶奶煎的“月饼”总是两面金黄,没有一个“月饼”煎枯的。

大约是中秋节的缘故,这天兴生队长也“开恩”,让社员早一个小时收工。太阳刚落山,奶奶已经备好了一家人的晚饭。堂屋里的八仙桌上除了平时吃的几个蔬菜外,奶奶特意加出了一碗红烧咸鲢鱼干、一盆小葱炒鸡蛋。

晚饭后,一家人就开始吃起“月饼”来。我先吃咸菜馅“月饼”。“月饼”的皮子有韧劲,咸菜馅醇糯、微甜、浓香。我吃了三个咸菜馅“月饼”,又吃起马兰头干馅“月饼”。马兰头干馅鲜美、微辛、清香。难得有这么开怀敞吃的日子,我也不知道吃了几个“月饼”,只觉小肚子圆得不能再圆了。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吃了两个“月饼”后都说吃不下了,我的心里很是纳闷。第二天起床吃早饭时,我发现八仙桌上还有一盆蒸热的“月饼”,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昨晚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说的是假话,他们是为了把“月饼”省给还在读小学的我和二哥吃啊!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如今的月饼可谓是琳琅满目、五彩缤纷,可我永远也忘不了小时候奶奶做的“月饼”,似乎还唇齿留香呢!

编辑:邓莉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