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徐光惠专栏|乡愁是心上的那一抹月光

作者:徐光惠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10-09 15:12:06

作者简介:徐光惠,重庆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杂文报》《新民晚报》《中国电视报》《四川政协报》《人民周刊》《散文选刊》《散文世界》《三联生活周刊》《雪莲》等报刊,多篇作品入选中考阅读试题和作文阅读训练,公费出版散文集《梦回故乡》。


氤氲的夜晚,夜色苍茫,我常常抬头仰望夜空。

夜幕低垂,小城街灯渐次亮起,月亮缓缓穿过城市林立的高楼,越过婆娑的树梢,高高地爬上浩瀚的夜空。一钩弯弯的月牙儿一天天变圆,最后变成一轮圆圆的满月。

站在逼仄的阳台上,我努力探出身子望向夜空,找寻月亮的影子,却奈何四周高楼将视线遮挡,让我无法触摸到温柔的月光,心底生出淡淡的遗憾与忧伤,不由想起儿时故乡的月亮。

小时候,乡村没有路灯,一到晚上,乡村便处于黑暗之中。我对于黑暗是很恐惧的,上初中时,下了晚自习走路回家,有一段路住的人家很少,一个人走在黑漆漆的路上非常害怕,壮着胆子一路狂奔跑回家。

遇上有月亮和星星的晚上,明亮的月光洒下来,星星闪闪烁烁,路上就亮了很多,有了月亮、星星的陪伴,我心里也有了光亮,感觉温润而踏实,丝毫没有了对黑夜的恐惧。

乡村的夏夜尤其热闹,家家户户吃过晚饭后,便去到晒坝乘凉、聊天,家里不用点灯省了灯油钱。于是,月亮便成了乡村最亮的一盏灯,月光静静地流泻在村庄、田野,将庄稼、房屋、小路映照得格外分明。

农人们借着月光,收拾晾晒的稻谷、玉米、辣椒,或是整理农具。我们一帮孩子则跑到池塘边玩耍,蛙们“呱呱呱”欢快地叫着,池塘里水光一色。突然,低头一看,天上的月亮竟掉落在了池塘里,不知是谁扔了石子进去,水里的月亮一下碎了。隔一会儿,一个圆圆的月亮就又映现出来了。

最有趣、最好玩的要数捉萤火虫了。一只只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河塘边、草丛间、瓜藤上飞舞,一闪一闪,若明若暗。我们在月光下追逐、捕捉萤火虫,快乐无限。

夜深了,我们躺在院子里的凉床上,望着天上的月亮,听妈妈讲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的故事,煞有兴致地数星星,一颗、两颗、三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时候年纪小,诵读这首李白的《静夜思》时,并不懂得其真正的含义。

四季更迭,月缺月圆,故乡的月亮伴随着我慢慢长大,充盈着我的童年、少年时期。在我心里,故乡的月亮是那么神秘,那么明亮。直到长大成人,离开故乡多年,才感受到郁积在心底深处那抹浓浓的乡愁,对亲人的牵挂和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我总以为,城里的月亮躲在乌云之上,躲在喧闹的灯火后面,在夜深人静的深夜,待璀璨的灯光沉睡后,才露出她的芳容。

因此,在有月亮的夜晚,找一个空旷的地方赏月最合时宜。我通常会等到夜深时,独自来到小城的广场看月亮。月亮如一个大圆盘,散发出皎洁的清辉,洒在大地上,洒在我的身上。

广场上,锻炼、散步的人群已经散去,偶尔,有两个下夜班的路人,只剩下天上的月亮,静静俯瞰着夜色朦胧的小城。绿茵草地上树影斑驳,广场四周,数十根高大的石柱上巨龙飞舞,栩栩如生。“唧唧、啾啾”,广场边绿色的草丛里,秋虫们不知疲倦地浅吟低唱,像是在演奏悠扬的小夜曲。

夜,很静谧,月光很多情。仰望天上的月亮,我走,月亮也跟着我走,月光映照着我,把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不由想起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此时此景,即使少了美酒,但周遭无人打扰,有一地月光,有明月影子相伴,也是极其美妙的了。

此刻,月光属于我,我也属于月光。披一身溶溶的月光,我漫不经心地散步,夜风拂过,吹起裙角,抬头望月,静听她轻柔私语,心底满满的欢喜。

那日,我踩着夕阳的影子去往小城的南山。太阳落下山头,月亮远远地挂在天边。爬上山顶时,夜,像一张幕布笼罩下来,四周一片寂静,阵阵晚风吹过,身旁树叶“沙沙”作响,清凉的气息将我包裹。

月亮慢慢爬上夜空,越来越高,越来越亮,晶莹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眨着眼睛。远山如黛,月亮时隐时现,月光如水,温润透明,白日里的烦杂全都丢在了黑夜里,心被这郎朗月光浸透得澄净芬芳。

望着月亮,想着故乡,我朝着故乡的方向久久眺望,那些遥远的记忆在脑海里浮现,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见到月夜下久别的故乡,母亲温软地唤着我的乳名。月亮是故乡的眼睛,无论天涯海角还是世界尽头,故乡的月亮一直都在,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心里,依旧那么圆,那么亮。

今夜,一轮满月自心深处悄然升起。醒来,已泪湿眼眶。

编辑:汪佳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