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发仔专栏|日常三素
作者:郭发仔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3-10-13 23:25:06乡间日子简单素净,一日三餐素菜居多。辣子、茄子、豆角,是菜园子的底气,是乡人嘴里的精神。
老家人无辣不欢,种辣子也欢得没有分寸。菜园里,水渠边,甚至屋后的荒地上,除尽杂草,梳理出几畦来,将辣子苗种下。落地的辣子苗是衔玉而生的公子,贵气中带点娇气,隔三差五不得,须每日清晨浇水,但水是喂不出辣子的,还要施肥。辣子好吃不好吃,全看主人的手脚勤快与否。
老家给辣子施肥,都用小便。旧时每家每户的门口角落处,都会放一个高木桶,白日或晚上要小便时,吱嘎一声将门虚掩,咕嘟咕嘟尿一阵。大人经验足,根据尿滴的响声,便可判断尿桶的储量几何。待桶满过半时,便招呼着抬着尿桶下菜地浇辣子。尿液过肥,辣子经受不起,要兑水。兑了水一勺一勺淋在辣子苗根部,干紧的土壤一阵嗞嗞响,辣子苗一用劲,又高出一节来。
老家人吃辣上瘾,虫子也是。即使辣子苗不缺水不缺肥,叶子也蔫蔫的,说明生辣子虫了。拿一把小锄子,或用割稻子的镰刀,贴着辣子苗的根部往下挖,就会掘出一条大虫来。那家伙短而粗,肥而壮,看着像一条巨大的蚕,专吃辣子根须。每次老爹挖出这虫时,嘴里都会发出粗鲁的“啧啧”声。
辣子苗度过危险期,再过半月余的开花期,接着便伸出青嫩的辣子来。只尖尖的一节,似婴儿抓紧的手指,又如家中小狗阿黄掉落的尖牙。几场暴烈的日头过后,第一波辣子便可以尝鲜了。
茄子是菜园子里的闺秀。将幼苗悉心埋进土里,一瓢水,一场清露,便让舒展的叶子长得精神抖擞。茄子苗叶片翠绿,左右伸展;筋脉紫色,粗细有间,仿佛大自然穿针引线绣出的杰作。茄子苗的生存需求远没有辣子苗那么矫情,天干物燥,提桶到水渠里装点水灌上,将浇辣子苗剩下的私肥泼几下,细小的茎秆几日便变得粗壮。又几日,枝丫里开出几朵紫中带粉、粉中留白的小花来,像铃铛,像喇叭,像梦里露出的甜甜的微笑。
茄子开花两月后挂果。一树茄子结果,多则三五个,少则一两个,也不一同生出,而是有先有后,用自己的时序掌控乡间一日三餐的丰盈节奏。茄子稍大些,娇嫩的枝干支撑不住,得用枝条支撑。就近折些枯枝硬木,插在茄子树近旁,用稻草将枝木与茄树稍稍缚住,后期茄子长大,茄树便不得倒伏,深紫的茄身也不会因紧贴地面受了地气潮湿而烂掉。茄子成熟憋不住,一眼便看得出来,一身饱满的深紫仿佛要流出浓汁来。光滑的表皮泛着亮光,从茄树上伸出来,招呼着,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
豆角是菜园里的远亲。三月温润,地里随便插节棍子都能生出嫩芽来。用铁锄子在松碎的土里一插,顺着小坑撒几粒种子下去,掩上一层薄土,再浇一瓢清水,便算有了完满的交代,剩下的就交给阳光、雨露和见啥都得意的春风了。乡间种豆角随意,篱笆墙下,田埂上,用锄头简单松松土,丢几粒种子下去,连掩土的心思都可以没有,然后不慌不忙哼着曲儿就可以离开了。有空就浇点水施点肥,没空管它,豆角也能长得不知“天高地厚”。待豆苗长出藤蔓,极力地四处寻找依靠时,就得为豆角搭架。菜园子的豆角架,多用细竹竿。土畦两边各一枝,中间用接续的长条竹竿牵连,乍一看如同吃剩的鱼脊梁骨。待菜园子里满是茵绿时,竹架上也已圆叶层叠,豆条垂垂了。
幼时下菜园,手挎竹编菜篮,满心欢喜,却又踌躇得手足无措。辣子青绿,个头大小一般,左挑右挑都觉得不曾选中较大的一颗。其实,青辣子是农家的及时雨,红辣子才是乡间的不倒翁。总想省着点摘,待到满园青黄时,青辣子变成红辣子,四时八节里才有喜上眉梢的幸福感。手里摘着辣子,心里却想着一旁的紫茄子。茄子捏在手里绵软有弹性,饱满的身体里还透出夏季阳光的温热,吃不吃都在其次,茄子摘下便有满满的饱足感。摘豆角不得随意,要择饱满充盈的摘来,带回去洗净一节一节拣断,及时吃,过夜就生出嚼不烂的老筋来。
辣子、茄子、豆角,在乡间的饮食里互不依赖,随便一样都是一碗清香四溢的菜蔬。但乡间菜蔬并不拘谨,互相搭配起来更出味道。辣子炒茄子、辣子炒豆角、茄子炒豆角,任一组合都能衍生出人间绝味。不过,辣子是乡土里的王,少了辣子便郁郁寡欢,淡了一点味道。
现在,城里几乎随时都能买到辣子、茄子、豆角,但不当令的菜蔬总归不正宗,也少了旧时年月的经验。有时我想,人生如菜蔬,当下才是最好的。
(作者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周丹